广华大厦_(广华大厦房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很北京
现在每天清晨叫醒我们的广华大厦,
可能是手机的闹钟。
其实记忆里的早晨是这样的...
在胡同住过的北京人
清晨谁不是被鸽子“吵起来”的呢广华大厦?
这声音广华大厦,
在胡同的上空盘旋,
时而近,时而远。
这声音,
也叫醒了沉睡的胡同。
“东方红,太阳升”的钟声一响起,
整个胡同的早上就要开始忙乎一阵儿了,
因为上班上学的点儿到了。
位于西长安街11号的北京电报大楼,
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通信枢纽,
也是北京城里唯一能发电报的地儿。
“嘀嘀嗒”陪伴北京市民59年的电报大楼,
今天正式停业了。
满街的“铃铃铃”的自行车车铃声,
电报大楼的《东方红》整点报时乐曲,
这是几十年前的北京最朴素的声音。
平日里报务员发出最多的,
就是“母病速归”一类的急电。
当送报员拿到这种电报,
无论风霜雪雨还是白天黑夜,
都要以最快速度递达收件人手中。
老送报员王德元曾靠一封电报帮人“保媒”,
一对情侣闹了矛盾,
小伙子发送“鲜花电报”向心上人道歉,
特意嘱咐王德元帮忙“说情”。
一封成本几毛钱的“鲜花”电报,
承载着现在情侣们花费成百上千元购买礼品,
也换不来的浪漫气息。
服务了近一个甲子后,
它“退休”了。
其实很多记忆中的东西,
也在慢慢的走远了......
曾几何时耳边响起着,
水龙头那边老爸和邻居叔叔,
“咣当咣当”刷牙缸子的声音,
还商量着什么时候去什刹海逛逛?
后边排队等着的张姨儿已不耐烦了。
这边还在斗着嘴,
那边的李爷爷可能已经打起了太极。
隔壁的王奶奶家的外孙又在哭闹,
“幼儿园真的不好玩”。
院里的老人也搬着小板凳出来了,
一句“走上班去啊?”
问候着院里走出来的每个“忙大事儿”的人。
那时候北京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车就停在院门口。
而不像现在,
出门前举着手机,
寻找着周围的“小黄”或“小橙”。
无论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
还是自行车前大梁上面坐着一个孩子的,
为了赶时间,
车铃是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
上班和上学的都走了,
胡同里剩下找太阳睡觉的大肥猫。
这是记忆中的北京清晨。
但航拍中的老北京,
广华大厦你也许并未见过。
1930年,
格拉夫·楚·卡斯特作为欧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
航拍了一组珍贵的老北京。
紫禁城太和殿
(50米上空所摄)
天坛
(天坛西部上空500米所摄)
地坛
威严壮观的午门
(50米的空中拍摄)
祈年殿
(100米的空中拍摄)
颐和园
(400米的空中拍摄)
北海中部的人工岛“琼华岛”
(北部约200米空中拍摄)
有首歌唱到: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地方叫做家乡”。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我们!
回答问题|提供节目线索|建言献策|请直接留言噢
BTV新闻频道
从2016年3月1日起
《这里是北京》
首播时间改为每晚22:40
重播时间为次日早10:30-10:40
有机会获得更多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