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写字楼百科 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_(久商大厦属于哪个社区)

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_(久商大厦属于哪个社区)

写字楼百科 13

  令计划曾看重其舆论动员能力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但陈光标自称从来不给任何官员行贿,“潜规则陈光标从来不去做”。他是“首善”还是“首骗”?

  来源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财新网作者:周淇隽

  2016年的3月30日晚,对关注“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记者来说是个不眠之夜。当天傍晚时分,有消息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黄埔)董事长陈光标,因涉嫌伪造公章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江苏黄埔亦有多位高层管理人员被带走。当时知情人士透露,公安人员从江苏黄埔搜出至少170枚伪造的公章,包括大量伪造各种慈善机构的官方印章和合作公司公章。

  

  资料图:陈光标名片

  当晚直至深夜,多方信源证实,公安人员搜查江苏黄埔办公室确有其事,但始终无法确认陈光标本人是否涉及刑事问题被执行强制措施。

  3月31日上午,陈光标接听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了财新记者的电话,证明自己人身仍自由,但拒绝回应搜查事宜。其后,他又称是自己公司副总散播的谣言。

  知情人士称,相关调查并没有停止,“刑侦大队陆陆续续叫走公司很多人,纪委也在关注”。陈光标所说的副总指的是其多年的副手张某。张某从2015年8月开始担任江苏黄埔的法定代表人,还曾担任公司总经理。

  4月中旬,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江苏黄埔负责管理公章的蒋某收到刑事拘留通知书,通知书显示蒋某涉嫌伪造公章。但之后,蒋某被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多位信源告诉财新记者,江苏黄埔曾购买一台刻章机。

  8月8日,《法制晚报》援引南京市江宁区公安局政工办的消息确认有此案,上级机关正在督办。《法制晚报》同时援引陈光标的说法称,是他本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发现其副总办公室内有多枚涉嫌伪造的公章”。

  同日深夜陈光标在微博回应称,“媒体中报道的伪造公章事宜是两个公司原高管共同实施的行为,陈光标之前对此毫不知情”。他进一步表示,“原总经理自2008年开始指示蒋某伪造江苏黄埔印章与其他业务单位签订合同,私接工程并转包。”

  据一位了解事情经过的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3月份的风波,根本原因是张某中标了上海宝钢的一项拆除工程,陈光标对张某按照合同约定上交12%利润不满意。之后陈光标以张某没有支付其保姆费、司机电话费等一系列理由,通过股东会罢免了张某的法定代表人身份并报警,警方到公司调查时搜出伪造公章。2016年3月22日,江苏黄埔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陈光标。

  该消息人士告诉财新记者,2015年是陈光标请张某“帮忙”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原因是因牵扯进令计划案和丁书苗案,陈光标一直在配合调查,需要随叫随到;陈光标“好人凉茶”、暖茶遭遇大量诉讼,法人代表要应诉。张某和陈光标签下代持协议,规定其担任法人代表期间,负责给员工发工资等一切开支,张某以江苏黄埔名义拿到的拆除项目向陈光标交12%的利润。

  “但由于陈光标很久没有揽到项目,看到张某拿到上海宝钢一个工程,陈光标想收回权力把项目拿下来。”这位消息人士说。

  张某则指称伪造公章、买刻章机是公司行为,该负责的是陈光标。“陈光标报警以后跟我说,‘我陈光标想搞的人从来就没有失过手,这次也不例外’。”张某告诉财新记者,“陈光标报警的时候只是想搞我,但他忘了公司里还有那么多制作荣誉证书的假章。”据他称,假公章数目约180枚,这些公章除用于制造假证书,还用于制作假捐赠发票。。

  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江苏黄埔搜出的公章包括慈善机构、合作公司、商务部、法院、公安等单位。

  2012年3月3日,陈光标头戴雷锋帽、身穿军大衣、手握钢枪,一身标准“雷锋”装扮亮相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

  “首善”捐楼之谜

  警方进入搜查的江苏黄埔办公所在地,是一栋名为“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的大楼。位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路2号的这座大楼里,秘密远不止假印章。据多位江苏黄埔内部人士透露,楼内还有豪华的总统套房,供接待官员使用。

  2015年9月,财新记者曾以参观者的身份来到该楼。铁门关闭着,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多次新闻热点的发生地。门口大理石墙面上,“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几个镶嵌字已经被移除,仅能从沉积的灰尘辨别出这里曾是报道中陈光标2009年“捐资1.3亿修建”的公益培训中心。负责该区域的城市卫生保洁人员称:“个把月前,他们就把字儿抠掉了,把旗子也给降下来了,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你当然看不出这是哪儿。”

  辗转进入培训中心后,江苏黄埔的三位经理向财新记者证实,江苏黄埔就在这里办公。但三人否认要将大楼易名,“只是重新装修”。

  “这个楼原本一直做防灾减灾培训,我们陈总已经给国家做得够多了,现在也该做点赚钱的事了。”在江苏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的五楼,当财新记者问起江苏黄埔为何在据说已经捐赠的楼里办公时,一位经理如是说。

  偌大的培训中心门可罗雀。“防灾培训已经不做了,公司现在只有20多人。陈总最近也不在。”财新记者看到,一楼大厅是服务台和书法台,书法台旁边地上放着“陈光标大善人”一类的题词。乘电梯至五楼就是江苏黄埔的主要办公场所。陈光标办公室旁边是一个约50平方摆满各式佛像的佛堂。“陈总很信这个的。”一位经理告诉财新记者。

  再上一层就是江苏黄埔的荣耀所在——整个六楼全部是荣誉室和会客室。荣誉室的地面、墙面摆满了荣誉证书、锦旗和赠品,角落里是一垛白色的哈达。一位经理告诉财新记者,这些哈达全是西藏、青海等地人民献给陈光标的。2014年12月,根据《现代金报》报道,陈光标自称已获得4000余本证书、三万余面锦旗,正在申报荣誉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是会客室,接待领导的地方。可以拍照。”从这几位江苏黄埔经理骄傲的表情不难看出,会客室才是江苏黄埔最得意的地方。会客室的墙上挂满了陈光标与几届中央领导人的合影。

  几位经理告诉财新记者,公司现在基本已经不做拆迁,有拆迁项目也会外包给别人,主要搞搞文化产业和企业家培训,比如办红酒会、拍电视剧什么的,“反正都是做传播正能量的事”。

  2016年4月,当财新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培训中心的门面、围墙已经翻新。到了8月,财新记者第三次来到该大楼前,空置近一年的大理石墙面上又有了新的名字:“黄埔防灾培训中心 黄埔再生资源公司”,伸缩门另一侧则是“天杞园微商创富中心”。院内到处都是陈光标投资的减肥产品广告。

  标牌一改,这座陈光标自称1.3亿元兴建的培训中心现今已经光明正大地被江苏黄埔独自使用。阻碍江苏黄埔完全占有该楼的障碍只剩下房产证和土地证。

  2015年1月,江苏黄埔的工商资料中将住所由南京市汉中路89号23层C座变更为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路2号。新地址就是培训中心的所在地。工商资料变更中,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证明特别强调:“该地块用做科技研发培训基地,房产和土地证件正在办理中(此证明仅供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用。如遇拆迁,其产权及其性质认定,以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书为准)。”似乎当地政府机关已经针对江苏黄埔的“醉翁之意”做了预案。

  但陈光标否认曾捐过该楼。陈光标对财新记者称:“我没有单独为这个楼捐赠报道过。是我很多捐赠仪式都是在这个楼搞的,有的媒体就问我,标哥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你这个楼捐不捐啊,我说我将来裸捐的时候也要捐,我没说我现在就要捐。”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我也没有办法。”他说。

  有账目可查的慈善:水分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陈光标现年48岁,对外称祖籍安徽省五河县,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陈光标曾自称其30岁(1998年)担任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时,即开始慈善事业,“截止到2012年7月,捐款总额超过了20亿元,帮助特困户逾70万”。而一位自称熟悉陈光标捐款历史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陈光标这些年自己出钱的所有捐赠加在一起也就两三千万”。

  捐款两三千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但“两三千万”与“20亿”相差近100倍,水分有这么大吗?

  2011年1月,陈光标通过《公益时报》首次向公众公布了他的2010年捐款明细,自称2010年为慈善和公益事业捐款再次超过3亿元。明细公布之后,公众对陈光标捐款真实性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为此,财新记者对照陈光标自述的捐款事实,逐项进行了核实。

  根据陈光标口述的自传《高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传》(下称《自传》)梳理,陈光标的慈善捐赠包括四部分:捐资建学校、向官方慈善机构捐赠、自行发放现金、捐建公共设施。但是经财新调查,陈光标捐资建学校几乎不存在;给官方慈善机构的捐赠,很多进行了重复计算,或者由其自行执行,慈善机构拒绝为其出具发票背书;他多次直接发放现金的公开作秀,实质金额大量注水,而且涉嫌违法募资;而他号称捐建的公共设施,经财新记者查证,曾经或一直为其自用并牟利。

  2011年4月23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第七届江苏读书节暨首届江苏书展活动上签售他新作品《陈光标传》。

  捐资建学校及向官方慈善机构捐赠,这两个渠道均有官方慈善机构的账目可以查询。陈光标《自传》中提到的相关捐赠如下表所示。

  在捐资建校方面,在其《自传》第69页提到,“2003年以来,陈光标先后捐建了希望小学、光彩小学、博爱小学52所,其中江苏丰县4所,江苏泗洪2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46所”。而《青海日报》等媒体报道中也援引过陈光标“帮助玉树建设了46所希望小学”的说法。财新记者一一向希望小学、博爱小学、光彩小学的负责机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称青基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称红基会)、光彩事业促进会(下称光彩会)进行了求证。

  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告诉财新记者:数据库可以通过捐赠人、受益人来查询,青基会数据库没有查到陈光标捐赠的希望小学。“我问了青海玉树的工作人员,回复说没有查到。青基会已经将希望小学在工商局注册商标,合法捐赠渠道必须通过青基会。当然还有第二个渠道,就是冒用希望小学名称,但即使这种情况我们在玉树也没有发现。”涂猛补充表示,“不敢说数据库100%准确,但至少可以确定陈光标说的数据水分很大。”

  红基会财务人员告诉财新记者,“从现存记录看,陈光标没有通过红基会捐款建博爱小学”。光彩会财务人员同样证实,至少从有记录可查的2005年以来账目看,陈光标没有给光彩小学捐过钱。

  也就是说,在官方主导捐资建校制度下,从现有官方记录看,陈光标没有捐钱建过一所学校。

  有趣的是,2016年4月6日,陈光标通过微信视频向财新记者展示了青海给他颁发的荣誉证书。证书显示,“江苏黄埔(集团)有限公司为支持青海玉树教育事业,援建光彩小学46所,乡村卫生所10所……”,落款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玉树藏族自治州卫生局”,时间为2007年7月26日。

  财新记者向陈光标提出疑问,陈光标回答:“光彩小学就是希望小学。”当财新记者提出两者是不同慈善机构的不同捐赠项目、并追问陈光标具体给了哪个机构时,陈光标没有回应。

  财新记者致电青海玉树州教育局,一位项目部拒绝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也听说过陈光标援建46所小学”的说法,但具体是什么学校、学校在哪里、钱给了什么机构,该工作人员一概表示不知道。

  在向官方慈善机构捐赠方面,经财新记者核实,《自传》中提及的这类捐赠,有些确有其事,部分由其自行执行,但没有这些慈善机构开具的发票背书。

  光彩会财务人员证实,《自传》提到的2010年10月26日向福建台风灾区捐款100万元账目上查不到。“2005年之后陈光标在光彩会这边的捐款,就只有2010年8月巴基斯坦水灾的100万元。”

  中华慈善总会证实,2010年4月3日“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公益晚会上,陈光标当场向中华慈善总会认捐600万元,其中500万元根据捐赠者意愿转给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100万元入总会发展基金,“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的500万发票是开给中华慈善总会的”。

  对于陈光标在《自传》和媒体报道中声称的其他给中华慈善总会的5000多万元捐赠,该会给财新记者的回复表示,(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4月15日,陈光标联合丁书苗的博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向中华慈善总会认捐21台救援机械设备、50台发电机、3000顶帐篷、3000件棉大衣、500吨矿泉水、200万元药品等救灾物资,价值约4100万元,“这些物资由捐赠者自行运往玉树地震灾区。中华慈善总会未出具任何捐赠发票” 。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8月13日,一位时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出席陈光标在南京举办的捐赠活动,陈光标当场表示通过总会向舟曲泥石流灾区及偏远地区捐赠5000台电脑,中华慈善总会对财新记者回复称,“这批捐赠物资由陈自行执行。中华慈善总会未出具任何捐赠发票”。

  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的丁书苗,因涉及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于2011年被警方抓捕,2014年12月以行贿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0年,罚金25亿元,没收个人财产2000万元,其中罚金数创下个人罚金最高记录。

  一位接近丁书苗的知情人士称,玉树和舟曲两次,丁书苗都给陈光标汇了款。2010年玉树地震陈光标的捐赠中,“至少有1500万现金是丁书苗捐的”。“但是陈光标展示的救援物资,每次都是那些不值多少钱的电脑和挖掘机,倒来倒去还是那些。我就在想钱花哪去了。”

  该人士透露,“那一年3月份丁书苗已经被边境控制,丁听到风声说自己要被调查,很惶恐,陈光标告诉丁他有关系可以帮忙,丁就答应跟着捐款。”

  陈光标在采访中,向财新记者快速展示了部分“捐赠票据复印件”,他介绍:“这是中华慈善总会的,一个600万,一个890万”。但中华慈善总会财务部门应财新记者要求核查后答复称,“经我们核查原始财务账,有发票的就(600万)一笔”。中华慈善总会负责人补充说,正规的凭证只有发票,不会开收据。

  视频采访中,当财新记者提出仔细看一下或对发票拍照时,陈光标没有理会。

  无账目可查的:拿别人的钱捐赠

  自行发现金、捐建公共设施两种捐赠方式,更多地是靠陈光标自己执行、自行估值,公众完全无账可查。

  “我们老大就喜欢现金。”上述江苏黄埔一位经理称。与其他慈善家不同,陈光标非常喜欢发现金。2010年、2011年春节陈光标都召集了”春节爱心团”,接受企业和个人捐款后,到困难地区发放现金红包。

  2010年1月,陈光标第一次用人民币砌墙引起舆论关注。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的会议厅里,10万元人民币被捆为一块“墙砖”,共计330块,陈光标站在价值3300万元的“钱墙”后拍照。陈光标宣称,这些钱和一些没有亮相的支票共计4316万元,由全国513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共同捐赠,之后将以现金红包的形式由爱心团分组赴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分发。

  2013年12月24日,南京,在临时搭建的数米高的露天红帐内,陈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陈光标在“钱墙”前踱步说:“欢迎大家来查我。”

  2011年春节,陈光标再次摆出了自称“1.27亿元”的现金墙,自称“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以及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甘肃和苏北部分地区捐赠款物共1.27亿元”。2013年12月24日,“现金墙”规模达到顶峰,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陈光标在南京摆出16吨人民币现金,助推全国经济普查。

  工行江苏分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2010年的3300万元人民币确实是真钞。两位接近陈光标、曾参与当时捐款的信源称,3300万现金并非来自募捐。其中一位信源称,钱由包括他在内几个朋友帮陈光标凑起来摆一摆。该两位信源均认为,以他们对陈光标财力的了解,2013年底16吨现金中,真钞并不多。

  据江苏黄埔内部人士透露,在陈光标组织的各类爱心团中,不少捐款商人是丁书苗的朋友。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春节爱心团中捐款最多(600万元)的中盟世纪厦门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郑朋也在丁书苗案中被抓。除丁书苗,还有一位鄂尔多斯企业家、一位香港企业家前后给陈光标捐款数千万。丁书苗案发后,陈光标曾向纪检部门写了一份情况说明,承认接受了丁书苗3000万捐款。而据江苏黄埔的一位高管称,之前陈光标自称的数字是6000万元。“我们当时在公司看到陈光标对一个老太太毕恭毕敬,后来看电视才知道那是丁书苗。”

  更重要的是,陈光标向他人募集的捐款,基本都是打到自己的银行卡里。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登载的《中国人需要阳光慈善 企业家要履行社会责任》一文中,陈光标自述很多人捐款是把钱打到他的个人账户。

  “他是非公募,什么叫非公募,就是不得公开募集资金,但是他就是公开募集了。他多次募资都是以个人名义,已经是凌驾于法律之上了。陈光标非法募集的这些钱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相关部门去查?”资深慈善界人士、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连续反问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金墙”捐赠发生的前一天,即2010年1月21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下称《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慈善募捐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予以制止,责令返还募捐的财产,不能返还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该财产交由其他慈善组织管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徐永光认为,如果陈光标确实通过个人账户募捐且有私吞行为,就涉嫌违法了。

  陈氏慈善甚至走向海外。2011年1月陈光标率团赴台进行“行善感恩之旅”。他到南投、桃园、花莲、高雄,力邀各媒体跟随宣传报导。根据中国台湾网和台湾当地媒体报道,陈光标自称他向台湾低收入户派发慈善红包合计新台币5亿元(人民币1.12亿元)。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据《钱江晚报》报道,陈光标“已取了100万现金”、“买了将近1万元的日常药品会带往灾区”;2014年6月,陈光标斥资17.5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称将携手美国慈善机构,请1000名美国穷人及流浪者吃一顿午餐,并在餐后为每人发放300美元现金。

  当地时间2014年6月25日,陈光标在美国纽约市中央公园的船屋餐厅举行慈善活动,宴请千名无家可归的穷人,并承诺发放现金300美元。

  徐永光认为,很多公众对官方慈善组织不信任,陈光标正好利用了这一点,用直接给穷人派发现金的方式高调作秀,“实际上陈光标的慈善是最不透明的。陈光标式慈善是绑架慈善、暴力慈善”。

  “在无记录可查的慈善捐赠中,陈光标对捐赠事实的叙述中还存在大量违背常识的漏洞。”徐永光多次提出疑问:陈光标说带一个亿人民币到台湾、带100万人民币到日本,外汇管理制度允许吗?如何堆16吨现金,中国的现金管理制度允许一下取十几亿现金吗?”

  陈光标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承认:“发现金没有记账”,“我就不统计了”,又辩称去日本、台湾“没有带现金”;至于“16吨现金怎么取的”,陈光标以自己“之前说过”而拒绝回答。

  除了前文所说的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陈光标还曾两次捐赠同一公共设施,在家乡引发的争议比捐款还要大。陈光标《自传》中称,2007年5月,其向江苏红十字会、江苏慈善总会、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了在家乡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兴建的一所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价值2600万元。但这笔捐赠不仅在不同慈善机构入账,而且还被陈光标在慈善机构捐赠之外单列,不断重复计算。 直到2015年4月,陈光标再一次在天岗湖乡举行捐赠交接仪式,将号称价值7000万元的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光彩幼儿园的产权及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当地政府。

  2016年4月,老年活动中心所在的天岗湖乡联淮村陈姓村支书告诉财新记者,之前老年活动中心的产权属于陈家,陈光标的父母在里面居住使用,“现在陈光标父母搬去南京了”。

  财新记者看到,陈光标捐赠的光彩幼儿园位于老年活动中心的一角,已经出租。老年活动中心除了环卫工人空无一人。环卫工人称,清明期间有人来看花花草草。据天岗湖乡敬老院的老人称,每到有活动或者领导要来,就会每人给100块钱让大家去老年活动中心,平时没人去。

  财富神话

  1968年7月,陈光标出生在洪泽湖西岸的泗洪县。其《自传》特别提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泗洪县隶属于安徽省。1955年3月,泗洪县由安徽宿县专区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管辖。“因此,陈光标出生江苏,祖籍安徽,这是毫无疑问的。”熟识陈光标的朋友称,陈经常纠结自己的出生地写江苏好还是安徽好,“因为上一届很多领导都是安徽的,陈当时就想写安徽”。

  ……(略)

  该工程竞标时间是2008年,根据工商资料,此时江苏黄埔还没有二级拆迁资质,该项目江苏黄埔用的是广东中人的拆迁一级资质。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庭审中,广东中人称其公司疑被冒名,并要求对文件里的签章进行鉴定。

深圳久商大厦在哪里_(久商大厦属于哪个社区)

  上述陈光标团队知情人士介绍,江苏黄埔经常伪造合作伙伴的签章。广东中人只是其中一个。

  拆迁做进中南海

  一位在江苏从事环保行业的商人告诉财新记者,他与陈光标见过几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陈随身带着与领导合影的塑封照片,见人就发。丁书苗并不是第一个出钱给陈光标捐款数字凑数的“活雷锋”,据财新记者了解,参与陈光标新年爱心捐款团的不少企业,都是冲着陈光标自称的政界资源去的。

  ……(略)

  陈光标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地震发生时,公司正好有人在绵阳。没有人第一时间想到这是个表现的机会。一直到令计划到了四川,做了安排。”根本就没有连夜加班赶过来。我们是在四川租了几个车,就开始摆拍。后来为了宣传,才开始从江苏拉车过来。”该信源称,地震多日后从江苏拉器械的工作就是他经手做的。

  汶川地震后,荣誉接踵而至。陈光标由此开始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

  2009年1月25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5.12地震纪念碑前宣布将自己的生日纪念日改为5月12日。

  如果说汶川地震帮陈光标收获了名,陈光标赚钱的项目很多来自电力系统。上述江苏黄埔以南京物回的名义向江苏省电力物资有限公司投标获得线路回收业务的案例中,江苏黄埔当时已经在做江苏省电力物资公司的变压器项目。

  不仅如此,陈光标自称耗资1.3亿元兴建的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所在地块也属于江苏电力公司所有。培训中心共六层,背靠国家电网的一座小变电站。公开资料显示,培训中心占地20余亩,市值早已过亿。江苏黄埔内部人士称,陈光标买的时候只花了2000万元左右。

  随慈善起落的江苏黄埔

  从工商注册资料看,江苏黄埔的经营情况随陈光标慈善秀的热度涨跌起伏。

  自称1998年就开始做慈善事业的陈光标,真正让其名声大振并跻身体制内活动的,是汶川地震中他“千里驰援”的神话。一战成名的陈光标逐渐开始拓宽江苏黄埔业务范围。2008年6月,也就是汶川地震一个月后,陈光标就将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广告设计、制作、发布、户外媒体代理、电视台广告代理。

  据熟悉陈光标的知情人士称,这一调整与陈光标结识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有关。当时李东生已经离开中央电视台,但还在宣传系统担任要职。认识李东生后,陈光标就在工商资料的经营范围里加上了广告制作发布的内容。不过2009年10月,李东生出人意料地调任公安部副部长。2013年12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2008年7月,江苏黄埔再次进行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增加了电脑及电子产品批发零售。公开报道显示,这之后陈光标捐赠电脑更为频繁。多家接受捐赠或合作捐赠的单位表示,陈光标每次捐的都是破旧的老电脑,而且实际落实的电脑数量常常远低于承诺的捐赠数。

  江苏黄埔内部人士称,陈光标捐的电脑大多是买的废旧电脑翻新,一台成本几百元。但是旧电脑没有发票,所以陈光标就在经营范围里面加上电脑零售,这样收购废旧电脑再捐赠就可以开自己公司的发票了。

  随着陈光标参与项目类别的不断丰富,2010年10月,江苏黄埔工商信息里的许可经营范围又增加了水利工程建筑、公路工程建筑、土石方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水电安装。

  2011年后随着媒体调查质疑,关于陈光标的种种争议开始沸沸扬扬。直至其2014年两赴美国,争议达到顶峰。2014年1月,陈光标出价10亿美元去美国收购《纽约时报》遭到拒绝,之后给美国穷人发现金又引起当地社区不满。2014年7月,陈光标从美国归来后,自称获得了联合国组织颁发的“世界首善”证书。但联合国官方微博随即指出,证书上的联合国写成了“United Nation”是错误的。陈光标在微博称,证书是“联合国骗子”造假。

  根据当年人民网纽约7月8日电,“给陈光标颁发证书的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称,向陈光标提供的基金会介绍手册和名片,上面标注该基金会不从任何方面代表联合国”。这家基金会还表示,所谓“世界首善”证书,“是由陈光标自己提供的”。

  这年夏天的8月鲁甸地震后,陈光标仅捐20万款物,江苏黄埔宣传负责人称,“陈总现在想低调了”。半个多月后,8月22日,陈光标以“在冰水内浸泡至少30分钟”进行冰桶挑战,再次遭到公众质疑。直到2015年3月,陈光标才向媒体承认冰桶挑战造假。总的来看,2014年8月后陈光标的公众曝光率明显降低。

  2014年8月22日,陈光标响应冰桶慈善挑战,以“中国首善、中国环保低碳第一人”的名义,完成了冰水淋头的“冰桶挑战”规定动作。

  ……(略)

  “公司里面八个人八条心。”一位江苏黄埔员工说。

  “首善”是如何炼成的

  公众对陈光标的质疑一直不断。去年7月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徐永光曾明确表示:“我认为陈光标不是‘中国首富’,而是‘中国首骗’。慈善界有这样的人是一种耻辱。”

  2014年12月29日,江苏省南京市,一浙江画家送来了一幅画有陈光标、郭民义、张艺冬三人的画像。陈光标一次性给张艺冬颁了四个奖,分别是,学习雷锋创新奖、学习陈光标优秀奖、2014感动安徽年度新闻人物奖、涡阳道德楷模奖。

  ……(略)

  陈光标也确实获得了诸多荣誉。公开资料显示,他担任过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省青年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曾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曾连续四年荣获“中华慈善奖”,2008年12月更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

  最让陈光标津津乐道的是“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这一中国慈善界的重要头衔。2010年9月,陈光标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当月,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多家网站刊登新闻,陈光标受聘担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并配发了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为陈光标颁发聘书的现场照片。多位江苏黄埔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陈光标曾对外称,“我是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相当于部级干部”。

  对于陈光标的这一身份,徐永光非常愤慨,“当时慈善总会也邀请了我,我明确要求不能有陈光标,我以与他为伍感到耻辱”。

  中华慈善总会则明确向财新记者否认陈光标曾担任该会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一位孙姓负责人向财新记者指出,总会官网的历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名单中都没有陈光标,“受聘担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这个说法我们官方网站也没有”。

  她介绍,根据总会章程,副会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不存在聘任的副会长。“只有名誉副会长这种可能会聘任企业家,陈光标应该是名誉副会长。这两个完全不一样。”中华慈善总会还向财新记者提供了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为陈光标颁发聘书的原图,“你们可以找专家鉴定图片,不可能写的是副会长。”

  到2016年8月底,中华慈善总会正式向财新记者出示了聘请陈光标为“名誉副会长”的证书原档案。

  陈光标团队人员告诉财新记者,陈光标非常擅长利用媒体,很多媒体并不甄别,陈光标说什么就写什么。

  ……(略)

  有了领导合影、各种荣誉职务,以及媒体的正面宣传,陈光标“首善”的名号确实使其在全国影响力巨大,也成为其在各地变现的资本。公开媒体报道显示,陈光标“是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36个市县的高级经济顾问,51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这些荣誉称号,大多是陈光标用投资承诺和慈善声誉换来的。比如2009年10月20日,绵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做出决定,授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为绵阳市荣誉市民。当地媒体报道称,“陈光标先生通过前期的考察、洽谈,将于近期与我市签订投资2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的正式投资协议”。

  “现在各地荣誉市民的授予很随意,荣誉市民的授予应当严肃。”徐永光认为,“出现这个令人悲哀的结果不能全怪陈光标个人,传媒界的推波助澜、法律界的无动于衷、慈善界的麻木不仁、监管部门的放任自流,都难辞其咎。”

  但陈光标对财新记者矢口否认自己高调做慈善的目的是攀附政要进而获取利益,对于当年报道中将投资协议与荣誉市民挂钩,陈光标说,“我陈光标不在自己捐钱的地方投资”。

  “恰恰相反,很多政府官员反倒听说我就不给我项目,直接把我Pass掉。为什么,因为我从来不给任何官员行贿。潜规则陈光标从来不去做。”他说。■

  他在“九一八”踏上救国路,办两家银行交国家,去世后李嘉诚扶灵

周恩来总理曾评价,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其中一个就是庄世平。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01

庄世平先生,1911年1月20日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一个世代饱读诗书的殷实侨商之家,2007年6月2日,以“社会活动家、爱国爱港人士的杰出代表、香港知名银行家、侨界爱国领袖”的身份告别人世。

  庄世平在厦门云梯中学读书时,就已亲眼目睹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的风采,也受到了革命的洗礼。

  从上海浦东高中毕业后,庄世平来到心仪已久的古都北平,就读于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国大学经济系,师从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到中国的陈豹隐教授,以及施存统、侯外庐、杜国庠等学界名家,并在此亲历了“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支持东北抗日斗争的爱国抗日活动,从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3年大学毕业后,庄世平南渡泰国省亲。应友人之邀,先后在曼谷华侨学校崇实中学、新民中学、以及泰国中华总商会的中华中学担任教师、教务主任、训育主任、校长,数年呕心沥血,培养华侨子弟,宣传抗日救国,直至学校封闭。

  离开学校后,庄世平加入泰国《中原日报》担任编辑,并在中华总商会,潮州会馆两大社团兼做一些社会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参与到组织泰国爱国华侨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担任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主持商、学、青等几个方面的抗日爱国活动,大力支持国内抗日。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后,庄世平又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与国内地下党的联系,进一步为国内抗日贡献力量。这个过程中,他的夫人林影平则始终作为坚定的后盾,在后方主理家政、扶老携幼、克勤克俭。

  1938年及后,庄世平组织侨胞捐款支持八路军、新四军,引导大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革命队伍。这些青年回国后,有的参加东江纵队,有的参加新四军,有的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为壮大国内抗日队伍贡献了力量。

  期间,庄世平还以《中原日报》记者身份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缅甸采访,考察滇缅公路,并在发表了《滇缅公路考察报告》、《中国得道多助,抗战必胜》等数万字的抗日爱国文章,鼓舞华侨支持抗战。

这个过程中,庄世平发现滇缅公路通了,有了汽车,但却缺少司机,于是又专程到马来西亚找到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说明情况,请陈先生想办法发动华侨司机投身到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日的战略路线上。

  在庄世平的配合与推动下,陈嘉庚发表了《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这个通告很快就传遍了东南亚各地,一个由3000多东南亚华侨司机和修理工组成的“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也随之诞生,并分九批前往祖国投身到抗日救国。

  1941年底,日军南侵占领泰国,大举搜捕当地抗日组织成员,庄世平也被通缉。此后,他经组织安排,前往老挝他曲市避难,并在当地爱国侨领佘金记,林德长的支持下,创办了“他曲公学”、“合盛商行”等事业,一边为战时的华侨子弟提供学习的机会,一边把“合盛商行”的分支纵横拓展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及国内的柳州等地,并使其连成一线,继续为抗日战争服务。

  1942年初秋,日军入侵老挝,庄世平被迫先后转移广东和广西,并最终落脚柳州,创立“德泰公司”,以商贸作为掩护,把国内从事爱国运动的进步人士转移到东南亚,也把在东南亚日占区国家受日伪追捕的进步人士转移到西南后方。

  长沙失陷,柳桂危急后。庄世平再次转移,在前面是难民,后面是追兵,头上是飞机扔炸弹的颠沛中,历经将近半年的辗转来到重庆,向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长,也是他在汕头读小学时的恩师许涤新和主管统战工作的陈家康,汇报了东南亚各地华侨抗日爱国活动的情况,并了解了国内的新形势。

  重庆期间,庄世平还与苏联驻重庆代表处签订了苏联影片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的总代理放映权,以及苏联轻工,化工,医药,食品等商品在东南亚的总经销合同。有了这个新身份后,他又及时再下越南河内,联系爱国进步人士,创办“安达公司”,招募华侨集资入股,全面开展对苏联影片和苏联商品的代理经销业务,并迅速在西贡、曼谷以及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设立了分公司。

  日本战败撤出泰国后,安达公司将业务重点放在泰国,庄世平又重返曼谷,担任分公司经理,并在那里为无法在国内立足的郭沫若及其组织的抗战演剧队和宣传队,提供了长达8个月从演出到生活费的全面照顾和掩护。

  1947年至1949年,安达公司被压迫与清洗,海防、河内、曼谷等分公司相继被封,庄世平又前往香港主持香港安达的业务,并在中共华南分局负责人方方的领导下,参与了南方人民银行的创办工作,发行南方券,设立地下钱庄沟通侨汇。

  那期间,庄世平还参与或主持了对香港中国银行、香港中国航空公司等国民党政权在港金融及商业机构的起义,并组织物资支持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掩护华侨进步人士北上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庄世平的经济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也让他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生前就曾经称赞: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就是实践的庄世平。

  02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政策。香港具备沟通国际贸易,联系各地华侨的有利条件,于是成为内外团结,冲破西方封锁的前沿阵地。

  学经济出身的庄世平,又第一时间投身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1949年12月14日,他用1万美元起家,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肩负起积极服务新政权,联系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沟通国内外经济活动,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的光荣历史使命。

南洋商业银行(下称:南商)是港澳地区第一家同新中国建立金融业务往来的银行,也是第一家在香港高挂五星红旗的银行,庄世平亲自出任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从零开始,艰苦创业。

  银行成立之初,庄世平把港澳及海外侨胞作为主要客户对象,以经营侨汇为业务重点启动了业务发展,既架起沟通内地与港澳及海外的桥梁,解决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国内汇款的困难,也为国内提供发展经济急需的外汇资金。

  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庄世平领导南商专门成立了华侨服务部,凡是华侨委办的事情,都有专人跟进办妥。这让南商迅速成了家喻户晓、名符其实的“华侨之家”,生意也蒸蒸日上,为创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1950年,庄世平还在澳门创办了南通银行,仿照南商的业务模型,拓展澳门业务。

  全国形势逐步稳定,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后,庄世平又抓住机会,带领南商成为独家经营内地侨汇和结汇业务的银行,服务香港商家与国内进出口公司的经贸往来,既发展了一大批企业客户,也让南商的业务再上新台阶。

  到1969年建行20周年之际,南商已拥有总、分行7家,员工305人,总资产近5亿港元,成为一家提供包括存贷款、汇款和进出口押汇等服务的综合性银行。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周期性危机,香港也受到冲击。尤其1973年,香港股市暴涨暴跌,变幻莫测,给金融工商界和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重重挑战下,许多银行大力压缩业务,而庄世平却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这是南商发展的好时机,不但没有跟风压缩业务,相反还加快发展步伐。

  他带领南商趁着低迷陆续增设分行15家,新设美元和其它外币存款、外币兑换、外汇买卖、保管箱,旅游等业务,并于1977年以5000万港元购买了德辅道中151号的整栋大厦作为南商总行行址,让南商在香港金融界脱颖而出。至1979年,南洋商业银行创立30周年时,全行员工已增至近800人;分行和附属公司增至25间,资本从125万港元增至一亿港元,资产总额高达32亿港元。

  庄世平坚信,南商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和香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内地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他又第一时间在南商成立了中国投资咨询部,为有意前往中国投资的人士搭桥铺路,提供咨询及金融服务。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个人和南商的主要精力也都集中转移到支持内地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上。

  南商也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引领和支持海外工商企业家到内地投资兴业的中坚力量,并为一大批项目在内地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与支持。上海希尔顿饭店、北京假日酒店、杭州黄龙饭店、广东浮法玻璃厂,大连富丽华酒店,北京长城缆车系统等许多重大项目的落成,都有庄世平的推动与南商的支持。

1982年,庄世平还带领南商同仁加入到特区建设的开荒牛行列。于同年2月1日设立了南商深圳分行,成为深圳特区内的第一间境外注册银行,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内地市场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而早在1981年,南商就冲破条条框框,在中资银行系统中率先发行了首张信用卡——“发达卡”,并加入Mastor Card国际组织,成为可在中国境内外通行的支付工具和内地最受商户欢迎的信用卡,并被外国通讯社称为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

  1986年,75岁高龄的庄世平光荣退休。到他退休前的1985年,南商的员工人数已增至1383人,在香港设有分行39间,内地设有分行3间,美国旧金山设有分行1间,资本金增至4亿港币,总资产达219亿港币。由他创办的澳门南通银行,到1987年,也已发展到分行15间,总资产约100亿元的规模。

  退休后,庄世平依然积极关心和参与着南商的发展。只要在香港,他每天都会到自己在南商的办公室工作,并为南商的发展继续贡献经验和力量。

  03

新中国成立后,除创办并领导南洋商业银行、澳门南通银行,庄世平也一直在更广层面积极服务着新生政权和国家经济发展。他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侨联副主席,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重要事务的协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言献策,建树良多。

  1978年9月,庄世平担任港澳同胞国庆旅行团团长,率领团员李嘉诚、胡应湘、利铭泽等香港6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从此之后,他一直在动员广大侨胞支持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

  除了通过南洋商业银行、社会活动促进海外华侨与祖国的联系,庄世平还在古稀之年,不辞劳苦地参与到经济特区的创办。他系统地研究和借鉴香港、台湾地区的经验,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创办特区的做法,对特区的规划、建设甚至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深圳经济特区初创伊始,中央和广东省只是给政策,没有给建设资金。时任深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吴南生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并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庄世平说:你办银行有大把钱,深圳特区政府要向南商银行借钱搞建设。

  庄世平听了,对吴南生说:你向银行借钱是要付利息的,期到就要偿还的。其实你自己就有大把钱,比银行还要富,只是有钱不能用,无法用而已。

  吴南生好奇地问:钱在哪里?庄世平说:钱在你的脚下,特区327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何等珍贵的金子资源啊!后来,深圳谋划了通过转让和开发土地筹集建设资金的方略,并得到中央的批准,一下子就把整盘棋都下活了。

  或许是因为这个背景,吴南生后来曾说:“办特区,他(庄世平)是我的老师”。

  除了通过激活土地的价值为深圳特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庄世平还冲破当时的思想束缚,大胆提出了经济特区要搞市场经济、要与国际市场相联系、要实行低税制、等一系列重要意见,也都受到中央以及地方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很多意见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对特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起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被压抑已久的爱国爱乡热情,纷纷投入到支援家乡和祖国的建设中。已是古稀之年的庄世平,对这项事业同样充满热忱,并在此间促成了很多重大公益及慈善项目的实施。

  庄世平1960年代即与李嘉诚相识,并多次找李嘉诚支持内地的公益项目,而且每次都超出期待的得到李嘉诚的支持。1976年,他找李嘉诚捐100万支持一个医疗项目,李嘉诚说,“百万不够啊,医疗是重要的事情,我要多捐四倍的钱至五百万元。”于是给他一张500万的支票。看到这个老乡如此大方之后,庄世平便凡遇大事就找李嘉诚商量,并最终商量出一件更大更好的事。

  在潮汕地区兴建一所高水准的大学,是海内外潮人由来已久的夙愿,然而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一次次努力都因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而付诸东流。1978年,邓小平、廖承志接见泰国潮汕籍侨胞,对在潮汕兴办一所大学的愿望表示了坚决的支持。1980年5月24日,汕头大学筹委会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省委书记吴南生任筹委会主任,庄世平任筹委会副主任。

之后,庄世平和吴南生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李嘉诚。听完情况的李嘉诚激动不已,当即答应要捐建这所大学,并且第二句就问:“究竟要多少钱呢?”庄世平回答,3000万。李嘉诚回忆说,虽然他“当时心里就想:‘三千万?三亿都可能不够啊!’”但还是在10秒之内就做出最终决定:马上筹备并捐建汕头大学。

  之后,庄世平陪同李嘉诚就学校选址、找教师、学舍设计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商讨,两人也在此期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到今天,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已是全国知名学府。根据规划,到2018年,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大(包括长江商学院)的支持款额将超过80亿港元之巨。

庄老生前为华商韬略题词

  04

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首届授勋仪式,表彰对香港及香港回归做出贡献的人士,87岁的庄世平被特区政府授予了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大紫荆”勋章(GBM)。

  2007年6月2日2时29分,97岁的庄世平在香港逝世。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在致悼辞时赞扬他: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每一个脚步都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他爱国坚定,爱港真诚,爱乡情深,毕生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香港回归祖国和繁荣稳定勤奋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的业绩、奉献和品格,将永远加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董建华、高祀仁、李嘉诚扶灵送别庄世平

对普通市民而言,大家对庄世平的敬仰,更来自他的卓越成就和他对自己、对家人的“严苛”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他从零开始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并一手将两家银行带到80年代即已双双资产过百亿的规模,但他却在自己退休后,将两家银行统统无偿交给国家作为在港澳的金融平台,自己和家人在其中一张股票,一点特权,一个职位都不留。到今天,他交给国家的这两家银行,其价值早已超过千亿之巨。

  在创办和发展两家银行的过程中,身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庄世平,则拿着比一般干部还低的工资,住在跟一般干部一样的公寓楼。一辈子走完,他没用自己的权利和条件给任何一个子女或亲属谋取任何的好处,甚至反倒因为自己的身份,限制了子女去做很多事,去获得很多唾手可得也绝对正当的利益。

  直到去世时,庄世平都还是一个无产者。衣柜里没有一件名牌,手表是老掉牙的“精工”,坐飞机都是经济舱,住的是献给国家的南洋商业银行提供的宿舍,吃饭基本上是大排档,出行连辆私家车都没有。他的家人,也在香港这个浮华的社会过着底层市民一般的生活,其长子庄荣叙退休前还在以开出租为生。

  新中国成立不久,庄世平就把6名子女全部送回内地。三年困难时期,被发配到边远山区的大儿子因为得了水肿病无法在当地治疗回到香港,结果却被庄世平当面训斥:“全国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娇贵什么!”然后被要求回到内地。

庄世平逝世后,与夫人林影平女士合葬在深圳大鹏湾的华侨墓园。他16岁与林影平结婚,两人携手走过一生的恩爱也被传为佳话。

  林影平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只有庄世平喂饭才肯吃,90高龄的庄世平则细致入微地照顾着她的每一顿饭。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医疗保险,又不愿给国家添麻烦,为节约医疗成本,庄世平悄悄将她转到深圳住院,最后在深圳过世并就地安葬。

即使李嘉诚多次要求庄世平说,庄老,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一定告诉我,他也是半句困难话都不会讲,因为他可以降尊为国家和公义求人,但绝对不会为自己个人的任何事去找人帮忙。

包括素来爱唱反调,坚持认为庄世平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人的一些港媒,也都一致地给予庄世平崇高的评价。

  庄世平生前曾说,自己追随共产党,并不是为官为利,而是因为小时候就觉得中国人太受气,洋人看不起中国人,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带领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这个目的达到了,我都不舍得死了,但是我也死而无憾了”。

  有媒体因此发表评论文章感叹道:这就是庄世平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目标。在中国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官场盛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社会,他依然一身正气,正是因为他有生命宗旨的支撑,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这些挑剔的媒体称赞庄世平一生所关注的,只是让中国人在国际上站起来,以及如何使中共在时代的变幻中加速改革。甚至讴歌他:去世后并没有被冠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帽子,也没有“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号,但却留下了以一生诚实宽容、正直正义铸就的“镜子”,照亮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他的一些当年下属及同志应该都不会忘记,他真正伟大而崇高的一生。

金融圈读者交流群正式开放,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CBD_ME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