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写字楼问答 深圳坪山投资大厦有哪些公司_(坪山投资大厦地址)

深圳坪山投资大厦有哪些公司_(坪山投资大厦地址)

写字楼问答 15

来源 / 搜建筑

如有侵权深圳坪山投资大厦有哪些公司,请联系小编删除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2017版)

前言

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目录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

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

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

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

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

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

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

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

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

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

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

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

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

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

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

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

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2

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4

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7

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8

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1

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

2.10 预应力技术...................................................................... 34

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5

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6

3 模板脚手架技术

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38

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9

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

3.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2

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44

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45

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47

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9

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51

3.10 管廊模板技术................................................................... 52

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54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56

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57

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59

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60

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61

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62

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63

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64

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66

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67

5 钢结构技术

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69

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69

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71

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72

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74

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75

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76

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77

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79

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80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83

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84

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86

6.4 工业化成品支吊架技术..................................................... 87

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89

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90

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91

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93

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96

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97

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98

7 绿色施工技术

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01

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

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03

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07

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07

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08

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09

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11

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12

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13

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15

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17

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19

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20

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21

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22

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23

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24

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26

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27

8.10 一体化遮阳窗................................................................... 129

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9.1 消能减震技术...................................................................... 131

9.2 建筑隔震技术...................................................................... 131

9.3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 132

9.4 建筑移位技术.......................................................................133

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34

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35

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36

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37

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37

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38

10 信息化技术

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0

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41

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42

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44

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45

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45

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47

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48

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由于10项新技术篇幅太长,现摘几条给大家分享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内容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得选用立窑水泥深圳坪山投资大厦有哪些公司;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kg,不应大于380㎡/kg。

3)粗骨料的压碎值≤10%,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1.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4)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优质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对于沿海港口、滨海盐田、盐渍土地区,可添加防腐阻锈剂、防腐流变剂等。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粉≤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掺合料≤50%。

5)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预拌混凝土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取值。

(2)耐久性设计要求

对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及采取措施有:

1)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抗冻耐久性指数DF或抗冻等级;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面积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应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3%~5%。

2)抗盐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b)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扩散性,宜以56d龄期电通量或84d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56d电通量宜≤800C,84d氯离子迁移系数宜≤ ;c)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3)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的环境,水泥熟料中的C3A不宜超过5%,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并降低单位用水量;b)根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等级;c)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宜不低于KS120。

4)对于腐蚀环境中的水下灌注桩,为解决其耐久性和施工问题,宜掺入具有防腐和流变性能的矿物外加剂,如防腐流变剂等。

5)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的要求:a)混凝土中碱含量<3.0kg/m³;b)在含碱环境或高湿度条件下,应采用非碱活性骨料;c)对于重要工程,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2.1.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合适的坍落度或扩展度指标;和易性良好;坍落度经时损失满足施工要求,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通过钢筋间隙的性能。

(2)力学及变形性能

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40;体积稳定性好,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及上述技术内容中的耐久性技术指标进行控制;对于极端严酷环境和重大工程,宜针对性地开展耐久性专题研究。

耐久性试验方法宜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规定的方法。

2.1.3 适用范围

高耐久性混凝土适用于对耐久性要求高的各类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内陆港口与海港、地铁与隧道、滨海地区盐渍土环境工程等,包括桥梁及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以及其深圳坪山投资大厦有哪些公司他严酷环境中的工程。

2.1.4 工程案例

天津地铁、杭州湾大桥、山东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武汉武昌火车站、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湖南洞庭湖大桥等。

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 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³,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³。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cu,0≥1.15fcu,k计算;

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 fcu,0≥1.1fcu,k计算;

(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负压),引起混凝土收缩,称之自收缩。通常水胶比越低,胶凝材料用量越大,自收缩会越严重。

对于HS-HPC一般应控制粗细骨料的总量不宜过低,胶凝材料的总量不宜过高;通过掺加钢纤维可以补偿其韧性损失,但在氯盐环境中,钢纤维不太适用;采用外掺5%饱水超细沸石粉的方法,或者内掺吸水树脂类养护剂、外覆盖养护膜以及其他充分的养护措施等,可以有效的控制HS-HPC的自收缩。

UHPC一般通过掺加钢纤维等控制收缩,提高韧性;胶凝材料的总量不宜过高。

2)收缩的测定方法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进行。

2.2.3 适用范围

HS-HPC适用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竖向构件、预应力结构、桥梁结构等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工程。

UHPC由于高强高韧性的特点,可用于装饰预制构件、人防工程、军事防爆工程、桥梁工程等。

2.2.4 工程案例

合肥天时广场、上海中心大厦、天津117大厦、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等国内工程已大量应用HS-HPC,国外超高层建筑及大跨度桥梁也大量应用了HS-HPC。

目前UHPC已成功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的电缆沟盖板(RPC盖板)、长沙横四路某跨街天桥、马房北江大桥UHPC桥面铺装层等。

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3.1 技术内容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或仅需轻微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并能充满模板空间的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主要包括: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收缩控制技术。

(1)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填充性和保水性等。通过骨料的级配控制、优选掺合料以及高效(高性能)减水剂来实现混凝土的高流动性、高填充性。其测试方法主要有坍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试验方法、J环扩展度试验方法、离析率筛析试验方法、粗骨料振动离析率跳桌试验方法等。

(2)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有全计算法、固定砂石法等。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宜为160kg~180kg;

2)水胶比根据粉体的种类和掺量有所不同,不宜大于0.45;

3)根据单位体积用水量和水胶比计算得到单位体积粉体量,单位体积粉体量宜为0.16~0.23;

4)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积浆体量宜为0.32~0.40。

(3)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较低、胶凝材料用量较高,导致混凝土自收缩较大,应采取优化配合比,加强养护等措施,预防或减少自收缩引起的裂缝。

2.3.2 技术指标

(1)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胶凝材料

水泥选用较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是自密实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一般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石灰石粉等,也可掺入复合掺合料,复合掺合料宜满足《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中易流型或普通型Ⅰ级的要求。胶凝材料总量宜控制在400 kg/m³~550kg/m³。

2)细骨料

细骨料质量控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要求。

3)粗骨料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级配搭配使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一般以小于20mm为宜,尽可能选用圆形且不含或少含针、片状颗粒的骨料;对于配筋密集的竖向构件、复杂形状的结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6mm。

4)外加剂

自密实混凝土具备的高流动性、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和填充性这四个方面都需要以外加剂为主的手段来实现。减水剂宜优先采用高性能减水剂。对减水剂的主要要求为:与水泥的相容性好,减水率大,并具有缓凝、保塑的特性。

(2)自密实性能主要技术指标

对于泵送浇筑施工的工程,应根据构件形状与尺寸、构件的配筋等情况确定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对于从顶部浇筑的无配筋或配筋较少的混凝土结构物(如平板)以及无需水平长距离流动的竖向结构物(如承台和一些深基础),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应满足550~655mm;对于一般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坍落扩展度应满足660 ~755mm;对于结构截面较小的竖向构件、形状复杂的结构等,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应满足760m~850mm;对于配筋密集的结构或有较高混凝土外观性能要求的结构,扩展时间T500(s)应不大于2s。其他技术指标应满足《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的要求。

21.3.3 适用范围

自密实混凝土适用于浇筑量大,浇筑深度和高度大的工程结构;配筋密集、结构复杂、薄壁、钢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结构;工程进度紧、环境噪声受限制或普通混凝土不能实现的工程结构。

2.3.4 工程案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恒基中心过街通道工程、江苏润扬长江大桥、广州珠江新城西塔、苏通大桥承台。

1.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4.1 技术内容

掺用再生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科学合理地利用建筑废弃物回收生产的再生骨料以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一直是世界各国致力研究的方向,日本等国家已经基本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随着我国环境压力严峻、建材资源面临日益紧张的局势,如何寻求可用的非常规骨料作为工程建设混凝土用骨料的有效补充已迫在眉睫,再生骨料成为可行选择之一。

(1)再生骨料质量控制技术

1)再生骨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或《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的规定,制备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应同时符合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相关规定。

2)由于建筑废弃物来源的复杂性,各地技术及产业发达程度差异和受加工处理的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再生骨料某些指标可能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须经过试配验证后,可用于配制垫层等非结构混凝土或强度等级较低的结构混凝土。

(2)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配制技术

设计配制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时,可参照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相关规定进行。

2.4.2 技术指标

(1)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强度检验评定及耐久性检验评定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

(2)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进行设计取值时,可参照以下要求进行:

1)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剪切变形模量和泊松比均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取值。

2)仅掺用Ⅰ类再生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取值;其他类别再生骨料配制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其弹性模量宜通过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条件或技术资料时,可按表2.1的规定取值。

3)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条件或技术资料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取值。

2.4.3 适用范围

我国目前实际生产应用的再生骨料大部分为II类及以下再生骨料,宜用于配制C4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非预应力普通混凝土。鼓励再生骨料混凝土大规模用于垫层等非结构混凝土。

2.4.4 工程案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实验6号楼、青岛市海逸景园6号工程、邯郸温康药物中间体研发有限公司厂房等。

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5.1 技术内容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结构设计主要涉及结构形式、配筋、构造措施及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技术等;材料方面主要涉及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和优选、配合比设计优化;施工方面主要涉及施工缝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水化热温升控制、综合养护技术等。

(1)结构设计对超长结构混凝土的裂缝控制要求

超长混凝土结构如不在结构设计与工程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引起不可控制的非结构性裂缝,严重影响结构外观、使用功能和结构的耐久性。超长结构产生非结构性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环境温度变化在结构上引起的温差变形与下部竖向结构的水平约束刚度的影响。

为控制超长结构的裂缝,应在结构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1)对超长结构宜进行温度应力验算,温度应力验算时应考虑下部结构水平刚度对变形的约束作用、结构合拢后的最大温升与温降及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应考虑混凝土结构徐变对减少结构裂缝的有利因素与混凝土开裂对结构截面刚度的折减影响。

2)为有效减少超长结构的裂缝,对大柱网公共建筑可考虑在楼盖结构与楼板中采用预应力技术,楼盖结构的框架梁应采用有粘接预应力技术,也可在楼板内配置构造无粘接预应力钢筋,建立预压力,以减小由于温度降温引起的拉应力,对裂缝进行有效控制。除了施加预应力以外,还可适当加强构造配筋、采用纤维混凝土等用于减小超长结构裂缝的技术措施。

3)设计时应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提出要求,如对大面积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仓法施工、对超长结构采用设置后浇带与加强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对超长结构裂缝的影响。当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以达到减少岩石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2)原材料要求

1)水泥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或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也可使用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不应使用温度高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³,紧密堆积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高于28℃。

3)根据需要,可掺加短钢纤维或合成纤维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合成纤维主要是抑制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的发展,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疲劳特性及耐久性;纤维的长度、长径比、表面性状、截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工程特点和制备混凝土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纤维。

4)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计)应小于0.3kg/m³;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³;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2kg/m³。

5)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宜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不宜大于100%,烧失量宜小于5%。

6)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宜小于450㎡/kg,流动度比应大于95%,28d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

(3)配合比要求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2)配合比设计中应控制胶凝材料用量,C60以下混凝土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50kg/m³,C60、C65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60kg/m³,C70、C75、C80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80kg/m³,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600kg/m³;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技术,矿渣粉和粉煤灰宜复合使用。

4)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要求。

5)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外,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

(4)大体积混凝土设计龄期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长龄期强度作为配合比设计、强度评定和验收的依据。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强度龄期可取为60d(56d)或90d;柱、墙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时,强度龄期可取为60d(56d)。

(5)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要求:夏(热)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宜高于40℃,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在覆盖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温度与浇筑体表面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结束覆盖养护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浇筑体养护期间内部相邻二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和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及测温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要求。

2)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减少混凝土收缩的技术措施,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

分仓法施工:对大面积、大厚度的底板可采用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区段长度不宜大于40m,地下室侧墙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后浇带施工:对超长结构一般应每隔40~60m设一宽度为700~1000mm的后浇带,缝内钢筋可采用直通或搭接连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不宜少于45d;后浇带封闭施工时应清除缝内杂物,采用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的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

3)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低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6)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表面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7)混凝土综合养护技术措施。对于高强混凝土,由于水胶比较低,可采用混凝土内掺养护剂的技术措施;对于竖向等结构,为避免间断浇水导致混凝土表面干湿交替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外包节水养护膜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持续湿润。

8)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应满足《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

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6.1 技术内容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过200m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超高泵送混凝土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因而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包含混凝土制备技术、泵送参数计算、泵送设备选定与调试、泵管布设和泵送过程控制等内容。

(1)原材料的选择

宜选择C2S含量高的水泥,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坍落度损失有显著的效果;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应控制针片状含量,而且要考虑最大粒径与泵送管径之比,对于高强混凝土,应控制最大粒径范围;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因为细砂会使混凝土变得粘稠,而粗砂容易使混凝土离析;采用性能优良的矿物掺合料,如矿粉、Ⅰ级粉煤灰、Ⅰ级复合掺合料或易流型复合掺合料、硅灰等,高强泵送混凝土宜优先选用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矿物外加剂和化学外加剂,矿物外加剂可选用降粘增强剂等,化学外加剂可选用降粘型减水剂,可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工作性;减水剂应优先选用减水率高、保塑时间长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必要时掺加引气剂,减水剂应与水泥和掺合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2)混凝土的制备

通过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设计和工艺措施,使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高,虽粘度较小,但无离析泌水现象,因而有较小的流动阻力,易于泵送。

(3)泵送设备的选择和泵管的布设

泵送设备的选定应参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中规定的技术要求,首先要进行泵送参数的验算,包括混凝土输送泵的型号和泵送能力,水平管压力损失、垂直管压力损失、特殊管的压力损失和泵送效率等。对泵送设备与泵管的要求为:

1)宜选用大功率、超高压的S阀结构混凝土泵,其混凝土出口压力满足超高层混凝土泵送阻力要求;

2)应选配耐高压、高耐磨的混凝土输送管道;

3)应选配耐高压管卡及其密封件;

4)应采用高耐磨的S管阀与眼镜板等配件;

5)混凝土泵基础必须浇筑坚固并固定牢固,以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混凝土出口布管应有利于减轻泵头承载;

6)输送泵管的地面水平管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1/5,且不宜小于15m;

7)输送泵管应采用承托支架固定,承托支架必须与结构牢固连接,下部高压区应设置专门支架或混凝土结构以承受管道重量及泵送时的冲击力;

8)在泵机出口附近设置耐高压的液压或电动截止阀。

(4)泵送施工的过程控制

应对到场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扩展度和含气量的检测,根据需要对混凝土入泵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如出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泵送过程中,要实时检查泵车的压力变化、泵管有无渗水、漏浆情况以及各连接件的状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泵送施工控制要求为:

1)合理组织,连续施工,避免中断;

2)严格控制混凝土流动性及其经时变化值;

3)根据泵送高度适当延长初凝时间;

4)严格控制高压条件下的混凝土泌水率;

5)采取保温或冷却措施控制管道温度,防止混凝土摩擦、日照等因素引起管道过热;

6)弯道等易磨损部位应设置加强安全措施;

7)泵管清洗时应妥善回收管内混凝土,避免污染或材料浪费。泵送和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并不得将其用于浇筑结构构件。

2.6.4 工程案例

上海中心大厦,天津117大厦,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

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7.1 热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7.1.1 技术内容

高强钢筋是指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中规定的屈服强度为 400MPa 和 500MPa 级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 以及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

通过加钒(V)、铌(Nb)等合金元素微合金化的其牌号为HRB;通过控轧和控冷工艺,使钢筋金相组织的晶粒细化的其牌号为HRBF;还有通过余热淬水处理的其牌号为RRB。这三种高强钢筋,在材料力学性能、施工适应性以及可焊性方面,以微合金化钢筋(HRB)为最可靠;细晶粒钢筋(HRBF)其强度指标与延性性能都能满足要求,可焊性一般;而余热处理钢筋其延性较差,可焊性差,加工适应性也较差。

经对各类结构应用高强钢筋的比对与测算,通过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在考虑构造等因素后,平均可减少钢筋用量约12%~18%,具有很好的节材作用。按房屋建筑中钢筋工程节约的钢筋用量考虑,土建工程每平方米可节约25~38元。因此,推广与应用高强钢筋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

高强钢筋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结构构件的配筋效率。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普遍采用大柱网与大跨度框架梁,若对这些大跨度梁采用400MPa、500MPa级高强钢筋,可有效减少配筋数量,有效提高配筋效率,并方便施工。

在梁柱构件设计中,有时由于受配置钢筋数量的影响,为保证钢筋间的合适间距,不得不加大构件的截面宽度,导致梁柱截面混凝土用量增加。若采用高强钢筋,可显著减少配筋根数,使梁柱截面尺寸得到合理优化。

2.7.1.2 技术指标

400MPa和500MPa 级高强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 GB1499.2 的规定, 钢筋设计强度及施工应用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及其他相关标准。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400MPa和500MPa级高强钢筋的直径为6~50mm;400MPa级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 N/mm² ,抗拉强度标准值为540 N/mm² ,抗拉与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60 N/mm² ;500MPa 级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为 500 N/mm² ,抗拉强度标准值为 630 N/mm² ;抗拉与抗压强度设计值为435N/mm² 。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结构,并用于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对强屈比、屈服强度超强比与钢筋的延性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规范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为保证钢筋材料符合抗震性能指标,建议采用带后缀“E”的热轧带肋钢筋。

2.7.1.3 适用范围

应优先使用400MPa级高强钢筋,将其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主力配筋,并主要应用于梁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高层剪力墙或大开间楼板的配筋。充分发挥400MPa级钢筋高强度、延性好的特性,在保证与提高结构安全性能的同时比335MPa级钢筋明显减少配筋量。

对于500MPa级高强钢筋应积极推广,并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柱、大柱网或重荷载梁的纵向钢筋,也可用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与大型基础筏板等构件,以取得更好的减少钢筋用量效果。

用HPB300钢筋取代HPB235钢筋,并以300(335)MPa级钢筋作为辅助配筋。就是要在构件的构造配筋、一般梁柱的箍筋、普通跨度楼板的配筋、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300(335)MPa级钢筋。其中HPB300光圆钢筋比较适宜用于小构件梁柱的箍筋及楼板与墙的焊接网片。对于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的余热处理工艺的高强钢筋,如RRB400钢筋,因其延性、可焊性、机械连接的加工性能都较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议用于对于钢筋延性较低的结构构件与部位,如大体积混凝土的基础底板、楼板及次要的结构构件中,做到物尽其用。

2.7.1.4 工程案例

400MPa 级钢筋在国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得到大量应用。比较典型的工程有: 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工程、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等。500MPa 级钢筋应用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新科研大楼、郑州华林都市家园、河北建设服务中心等多项工程。

2.7.2 高强冷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

2.7.2.1 技术内容

CRB600H高强冷轧带肋钢筋(简称“CRB600H高强钢筋”)是国内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冷轧带肋钢筋。CRB600H高强钢筋是在传统CRB550冷轧带肋钢筋的基础上,经过多项技术改进,从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均有显著提升。CRB600H高强钢筋的最大优势是以普通Q235盘条为原材,在不添加任何微合金元素的情况下,通过冷轧、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等工艺生产,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作业。

CRB600H高强钢筋与HRB400钢筋售价相当,但其强度更高,应用后可节约钢材达10%;吨钢应用可节约合金19kg,节约9.7kg标准煤。目前CRB600H高强钢筋在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重庆等十几个省市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节材及综合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2.7.2.2 技术指标

CRB600H高强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YB/T 4260和国标《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的规定,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的规定。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RB600H钢筋应用技术规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导则》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地方标准已完成编制。

CRB600H高强钢筋的直径范围为5~12mm,抗拉强度标准值为600N/mm² ,屈服强度标准值为520N/mm² ,断后伸长率14%,最大力均匀伸长率5%,强度设计值为415N/mm² (比HRB400钢筋的360N/mm² 提高15%)。

2.7.2.3 适用范围

CRB600H高强钢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中,具体范围为:板类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取415N/mm² );剪力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及边缘构件中的箍筋,不包括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梁柱箍筋。由于CRB600H钢筋的直径范围为5~12mm,且强度设计值较高,其在各类板、墙类构件中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7.2.4 工程案例

主要应用于各类公共建筑、住宅及高铁项目中。比较典型的工程有: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武汉光谷之星城市综合体、宜昌新华园住宅区、郑州河医大一附院综合楼、新郑港区民航国际馨苑大型住宅区、安阳城综合商住区等住宅和公共建筑;郑徐客专、沪昆客专、宝兰客专、西成客专等高铁项目中的轨道板中。

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2.8.1 技术内容

直螺纹机械连接是高强钢筋连接采用的主要方式,按照钢筋直螺纹加工成型方式分为剥肋滚轧直螺纹、直接滚轧直螺纹和镦粗直螺纹,其中剥肋滚轧直螺纹、直接滚轧直螺纹属于无切削螺纹加工,镦粗直螺纹属于切削螺纹加工。钢筋直螺纹加工设备按照直螺纹成型工艺主要分为剥肋滚轧直螺纹成型机、直接滚轧直螺纹成型机、钢筋端头镦粗机和钢筋直螺纹加工机,并已研发了钢筋直螺纹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按照连接套筒型式主要分为标准型套筒、加长丝扣型套筒、变径型套筒、正反丝扣型套筒;按照连接接头型式主要分为标准型直螺纹接头、变径型直螺纹接头、正反丝扣型直螺纹接头、加长丝扣型直螺纹接头、可焊直螺纹套筒接头和分体直螺纹套筒接头。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应执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钢筋连接套筒应执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定。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钢筋直螺纹丝头加工。钢筋螺纹加工工艺流程是首先将钢筋端部用砂轮锯、专用圆弧切断机或锯切机平切,使钢筋端头平面与钢筋中心线基本垂直;其次用钢筋直螺纹成型机直接加工钢筋端头直螺纹,或者使用镦粗机对钢筋端部镦粗后用直螺纹加工机加工镦粗直螺纹;直螺纹加工完成后用环通规和环止规检验丝头直径是否符合要求;最后用钢筋螺纹保护帽对检验合格的直螺纹丝头进行保护。

(2)直螺纹连接套筒设计、加工和检验验收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定。

(3)钢筋直螺纹连接。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是用连接套筒先将带有直螺纹丝头的两根待连接钢筋使用管钳或安装扳手施加一定拧紧力矩旋拧在一起,然后用专用扭矩扳手校核拧紧力矩,使其达到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规定的各规格接头最小拧紧力矩值的要求,并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正反丝型、异径型接头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 2P,对无法对顶的其他直螺纹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

(4)钢筋直螺纹加工设备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直螺纹成型机》JG/T 146的有关规定。

(5)钢筋直螺纹接头应用、接头性能、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和施工检验验收,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

2.8.2 技术指标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接头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和《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接头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2)接头性能应包括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和疲劳性能;应根据接头的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

(3)接头应根据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 下反复拉压性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其性能应分别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4)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构件,设计应根据钢筋应力幅提出接头的抗疲劳性能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接头、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中普通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的 80%。

(5)套筒实测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套筒用于有疲劳性能要求的钢筋接头时,其抗疲劳性能应符合JGJ 107的规定。

(6)套筒原材料宜采用牌号为45号的圆钢、结构用无缝钢管,其外观及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用于机械和一般工程用途的无缝钢管》GB/T 8162、《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的规定。

(7)套筒原材料采用45号钢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时,应进行退火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GB/T 3639的相关规定,其抗拉强度不应大于800MPa,断后伸长率δ5不宜小于1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的原材料应采用牌号为45号管坯钢,并符合行业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和锻制圆管坯》YB/T 5222 的规定。

(8)采用各类冷加工工艺成型的套筒,宜进行退火处理,且不得利用冷加工提高的强度。需要与型钢等钢材焊接的套筒,其原材料应满足可焊性的要求。

2.8.3 适用范围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可广泛适用于直径12~50mm HRB400、HRB500钢筋各种方位的同异径连接,如粗直径、不同直径钢筋水平、竖向、环向连接,弯折钢筋、超长水平钢筋的连接,两根或多根固定钢筋之间的对接,钢结构型钢柱与混凝土梁主筋的连接等。

2.8.4 工程案例

钢筋直螺纹连接已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市政工程、核电工程、轨道交通等各种工程中,如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北京中国尊、北京首都机场、红沿河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北京地铁等。

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2.9.1 技术内容

钢筋焊接网是将具有相同或不同直径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分别以一定间距垂直排列,全部交叉点均用电阻点焊焊在一起的钢筋网,分为定型、定制和开口钢筋焊接网三种。钢筋焊接网生产主要采用钢筋焊接网生产线,并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多头焊网机焊接成型,焊接前后钢筋的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变化,其优点是钢筋网成型速度快、网片质量稳定、横纵向钢筋间距均匀、交叉点处连接牢固。

应用钢筋焊接网可显著提高钢筋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增强混凝土抗裂能力,具有很好综合经济效益。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楼板、屋盖、墙体与预制构件的配筋也广泛应用于道桥工程的混凝土路面与桥面配筋,及水工结构、高铁无砟轨道板、机场跑道等。

钢筋焊接网生产线是将盘条或直条钢筋通过电阻焊方式自动焊接成型为钢筋焊接网的设备,按上料方式主要分为盘条上料、直条上料、混合上料(纵筋盘条上料、横筋直条上料)三种生产线;按横筋落料方式分为人工落料和自动化落料;按焊接网片制品分类,主要分为标准网焊接生产线和柔性网焊接生产线,柔性网焊接生产线不仅可以生产标准网,还可以生产带门窗孔洞的定制网片。钢筋焊接网生产线可用于建筑、公路、防护、隔离等网片生产,还可以用于PC构件厂内墙、外墙、叠合板等网片的生产。

目前主要采用 CRB550 、CRB600H级冷轧带肋钢筋和 HRB400 、HRB500级热轧钢筋制作焊接网,焊接网工程应用较多、技术成熟。主要包括钢筋调直切断技术、钢筋网制作配送技术、布网设计及施工安装技术等。

采用焊接网可显著提高钢筋工程质量,大量降低现场钢筋安装工时,缩短工期,适当节省钢材,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工程。

2.9.2 技术指标

钢筋焊接网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 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 的规定。冷轧带肋钢筋的直径宜采用5~12mm,CRB550 、CRB600H的强度标准值分别为500N/mm² 、520N/mm² ,强度设计值分别为400N/mm² 、415N/mm² ;热轧钢筋的直径宜为 6~18mm,HRB400、HRB500屈服强度标准值分别为 400 N/mm² 、500N/mm² ,强度设计值分别为360N/mm² 、435N/mm² 。焊接网制作方向的钢筋间距宜为100、150、200mm,也可采用125mm或175mm;与制作方向垂直的钢筋间距宜为100~400mm, 且宜为10mm的整倍数,焊接网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 12m, 最大宽度不宜超过3.3m。焊点抗剪力不应小于试件受拉钢筋规定屈服力值的0.3 倍。

2.9.3 适用范围

钢筋焊接网广泛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构件的配筋,特别适用于房屋的楼板、屋面板、地坪、墙体、梁柱箍筋笼以及桥梁的桥面铺装和桥墩防裂网。高速铁路中的无砟轨道底座配筋、轨道板底座及箱梁顶面铺装层配筋。此外可用于隧洞衬砌、输水管道、海港码头、桩等的配筋。

HRB400级钢筋焊接网由于钢筋延性较好,除用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板类结构外,更适于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构件(如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配筋。

2.9.4 工程案例

国内应用焊接网的各类工程数量较多,应用较多地区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下游(含上海)和京津等地。如北京百荣世贸商城、深圳市市民中心工程、阳左高速公路、夏汾高速公路、京沪高铁、武广客专等。

2.10 预应力技术

2.10.1 技术内容

预应力技术分为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先张法预应力技术是指通过台座或模板的支撑张拉预应力筋,然后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放张预应力筋,从而给构件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方法,该技术目前在构件厂中用于生产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预应力技术是先在构件截面内采用预埋预应力管道或配置无粘接、缓粘接预应力筋,再浇筑混凝土,在构件或结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结构上直接张拉预应力筋从而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后张法可以通过有粘结、无粘结、缓粘结等工艺技术实现,也可采用体外束预应力技术。为发挥预应力技术高效的特点,可采用强度为1860MPa级以上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建立初始应力,预应力筋设计强度可发挥到1000~1320MPa,该技术可显著节约材料、提高结构性能、减少结构挠度、控制结构裂缝并延长结构寿命。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也常用1570MPa的预应力钢丝。预应力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材料、预应力计算与设计技术、安装及张拉技术、预应力筋及锚头保护技术等。

2.10.2 技术指标

预应力技术用于混凝土结构楼盖,可实现较小的结构高度跨越较大跨度。对平板及夹心板,其结构适用跨度为7~15m,高跨比为1/40~1/50;对密肋楼盖或扁梁楼盖,其适用跨度为8~18m,高跨比为1/20~1/30;对框架梁、连续梁结构,其适用跨度为12~40m,高跨比为1/18~1/25。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楼盖结构中采用该技术可有效降低楼盖结构高度,实现大跨度,并在保证净高的条件下,降低建筑层高,降低总建筑高度;或在建筑总限高不变条件下,可有效增加建筑层数,具有节省材料和造价,提供灵活空间等优点。在多层大跨度楼盖中采用该技术可提高结构性能、节省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简化梁板施工工艺、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建筑造价。目前常用预应力筋强度为1860MPa级钢绞线,施工张拉应力不超过预应力筋公称强度的0.75。详细技术指标参见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等标准。

2.10.3 适用范围

该技术可用于多、高层房屋建筑的楼面梁板、转换层、基础底板、地下室墙板等,以抵抗大跨度、重荷载或超长混凝土结构在荷载、温度或收缩等效应下产生的裂缝,提高结构与构件的性能,降低造价;也可用于筒仓、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水池等特种工程结构;还广泛用于各类大跨度混凝土桥梁结构。

2.10.4 工程案例

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多座航站楼;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西安北站、郑州北站等多座高铁城铁车站站房;百度、京东、上海临港物流园等大面积多层建筑;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深圳会展、青岛会展等大跨会展建筑;北京颐德家园、宁波浙海大厦、长沙国金大厦等高层建筑;还有福建福清、广东台山、海南昌江核电站安全壳等特种工程和大量桥梁工程。

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2.11.1 技术内容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简称“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是指由具有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的专业化钢筋加工机构进行钢筋大规模工厂化与专业化生产、商品化配送具有现代建筑工业化特点的一种钢筋加工方式。主要采用成套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经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在固定的加工场所集中将钢筋加工成为工程所需成型钢筋制品,按照客户要求将其进行包装或组配,运送到指定地点的钢筋加工组织方式。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化钢筋加工机构和成套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三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成型钢筋加工配送区别于传统场内或场外钢筋加工模式的重要标志。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执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366的有关规定。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主要包括内容如下。

(1)信息化生产管理技术:从钢筋原材料采购、钢筋成品设计规格与参数生成、加工任务分解、钢筋下料优化套裁、钢筋与成品加工、产品质量检验、产品捆扎包装,到成型钢筋配送、成型钢筋进场检验验收、合同结算等全过程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2)钢筋专业化加工技术:采用成套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经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在固定的加工场所集中将钢筋加工成为工程所需的各种成型钢筋制品,主要分为线材钢筋加工、棒材钢筋加工和组合成型钢筋制品加工。线材钢筋加工是指钢筋强化加工、钢筋矫直切断、箍筋加工成型等;棒材钢筋加工是指直条钢筋定尺切断、钢筋弯曲成型、钢筋直螺纹加工成型等;组合成型钢筋制品加工是指钢筋焊接网、钢筋笼、钢筋桁架、梁柱钢筋成型加工等。

(3)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技术: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的硬件支撑,是指具备强化钢筋、自动调直、定尺切断、弯曲、焊接、螺纹加工等单一或组合功能的钢筋加工机械,包括钢筋强化机械、自动调直切断机械、数控弯箍机械、自动切断机械、自动弯曲机械、自动弯曲切断机械、自动焊网机械、柔性自动焊网机械、自动弯网机械、自动焊笼机械、三角桁架自动焊接机械、梁柱钢筋骨架自动焊接机械、封闭箍筋自动焊接机械、箍筋笼自动成型机械、螺纹自动加工机械等。

(4)成型钢筋配送技术:按照客户要求与客户的施工计划将已加工的成型钢筋以梁、柱、板构件序号进行包装或组配,运送到指定地点。

2.11.2 技术指标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指标应符合行标《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366和国标《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制品》GB29733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1)钢筋进厂时,加工配送企业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盘卷钢筋调直应采用无延伸功能的钢筋调直切断机进行,钢筋调直过程中对于平行辊式调直切断机调直前后钢筋的质量损耗不应大于0.5%,对于转毂式和复合式调直切断机调直前后钢筋的质量损耗不应大于1.2%。调直后的钢筋直线度每米不应大于4mm,总直线度不应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4%,且不应有局部弯折。

(3)钢筋单位长度允许重量偏差、钢筋的工艺性能参数、单件成型钢筋加工的尺寸形状允许偏差、组合成型钢筋加工的尺寸形状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行标《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366的规定。

(4)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对由热轧钢筋制成的成型钢筋,当有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代表驻厂监督生产过程,并提供原材钢筋力学性能第三方检验报告时,可仅进行重量偏差检验。

2.11.3 适用范围

该项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加工、预制装配建筑混凝土构件钢筋加工,特别适用于大型工程的钢筋量大集中加工,是绿色施工、建筑工业化和施工装配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技术是伴随着钢筋机械、钢筋加工工艺的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其主要技术特点是: 加工效率高、质量好;降低加工和管理综合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钢筋工程施工质量;节材节地、绿色环保;有利于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安全文明工地创建。

2.11.4 工程案例

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成套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多项大型工程,已在阳江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台山核电站等核电工程,天津117大厦、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北京二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大量应用。

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2.12.1 技术内容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是将螺帽与垫板合二为一的锚固板通过螺纹与钢筋端部相连形成的锚固装置。其作用机理为:钢筋的锚固力全部由锚固板承担或由锚固板和钢筋的粘结力共同承担(原理见图2.1),从而减少钢筋的锚固长度,节省钢筋用量。在复杂节点采用钢筋机械锚固技术还可简化钢筋工程施工,减少钢筋密集拥堵绑扎困难,改善节点受力性能,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该项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部分锚固板钢筋的设计应用技术、全锚固板钢筋的设计应用技术、锚固板钢筋现场加工及安装技术等。详细技术内容见行标《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

2.12.2 技术指标

部分锚固板钢筋由钢筋的粘结段和锚固板共同承担钢筋的锚固力,此时锚固板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钢筋公称面积的4.5倍,钢筋粘结段长度不宜小于0.4lab;全锚固板钢筋由锚固板承担全部钢筋的锚固力,此时锚固板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钢筋公称面积的9倍。锚固板与钢筋的连接强度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极限强度标准值,锚固板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实际锚固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极限强度标准值,详细技术指标见行标《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

相比传统的钢筋锚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钢筋机械锚固技术,可减少钢筋锚固长度40%以上,节约锚固钢筋40%以上。

2.12.3 适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机械锚固,主要适用范围有:用锚固板钢筋代替传统弯筋,用于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代替传统弯筋和直钢筋锚固,用于简支梁支座、梁或板的抗剪钢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以及桥梁、水工结构、地铁、隧道、核电站等各类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钢筋锚固还可用作钢筋锚杆(或拉杆)的紧固件等。

2.12.4 工程案例

该项钢筋机械锚固技术已在核电工程、水利水电、房屋建筑等工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典型的核电工程,如:福建宁德、浙江三门、山东海阳、秦山二期扩建、方家山等核电站;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如:溪洛渡水电站;典型的房屋建筑,如:太原博物馆、深圳万科第五园工程等项目。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4.1.1 技术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墙板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国内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包括:

(1)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该体系中,部分或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预制剪力墙之间的竖向接缝一般位于结构边缘构件部位,该部位采用现浇方式与预制墙板形成整体,预制墙板的水平钢筋在后浇部位实现可靠连接或锚固;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位于楼面标高处,水平接缝处钢筋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或在底部预留后浇区内搭接连接的形式。在每层楼面处设置水平后浇带并配置连续纵向钢筋,在屋面处应设置封闭后浇圈梁。采用叠合楼板及预制楼梯,预制或叠合阳台板。该结构体系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整体受力性能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当,按“等同现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2)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与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相比,结构计算可采用弹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可按照结构实际情况建立分析模型,以建立适用于装配特点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在构造连接措施方面,边缘构件设置及水平接缝的连接均有所简化,并降低了剪力墙及边缘构件配筋率、配箍率要求,允许采用预制楼盖和干式连接的做法。

4.1.2 技术指标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中的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中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比现浇结构适当降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限值,与现浇结构基本一致。

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中各项基本规定;若房屋层数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者高度大于28m,还应该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中关于剪力墙结构的一般性规定。

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特点,结构设计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基本概念:

(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的合理构造措施,将预制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等同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设计目标。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预制构件之间、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节点上,包括接缝混凝土粗糙面及键槽的处理、钢筋连接锚固技术、各类附加钢筋、构造钢筋等。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宜采用高强钢筋与适宜的高强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混凝土构件可实现蒸汽养护,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有显著提升,方便高强混凝土技术的采用,且可以提早脱模提高生产效率;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便于运输吊装。采用高强钢筋,可以减少钢筋数量,简化连接节点,便于施工,降低成本。

(3)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一般采用经过充分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施工工艺试验和实际工程检验的节点做法。节点和接缝的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一般通过对构造、施工工艺等的严格要求来满足,必要时单独对节点和接缝的承载力进行验算。若采用相关标准、图集中均未涉及的新型节点连接构造,应进行必要的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

(4)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合理的接缝位置、尺寸及形状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应以模数化、标准化为设计工作基本原则。接缝对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结构受力状况、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制作安装、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满足建筑模数协调、建筑物理性能、结构和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便于施工和进行质量控制等多项要求。

4.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用于高层居住建筑,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用于低、多层居住建筑。

4.1.4 工程案例

北京万科新里程、北京金域缇香高层住宅、北京金域华府019地块住宅、合肥滨湖桂园6号、8~11号楼住宅、合肥市包河公租房1~5号楼住宅、海门中南世纪城96~99号楼公寓等。

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4.2.1 技术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他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整体式框架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连接节点处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等将构件连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其他装配式框架主要指各类干式连接的框架结构,主要与剪力墙、抗震支撑等配合使用。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其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可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平面为无限刚性。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构件和节点的设计均可按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此外,尚应对叠合梁端竖向接缝、预制柱柱底水平接缝部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并进行预制构件在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验算。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避免预制柱的水平接缝出现拉力。

装配整体式框架主要包括框架节点后浇和框架节点预制两大类:前者的预制构件在梁柱节点处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预制构件为一字形;而后者的连接节点位于框架柱、框架梁中部,预制构件有十字形、T形、一字形等并包含节点,由于预制框架节点制作、运输、现场安装难度较大,现阶段工程较少采用。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时,应合理确定梁和柱的截面尺寸以及钢筋的数量、间距及位置等,钢筋的锚固与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规定,并应考虑构件钢筋的碰撞问题以及构件的安装顺序,确保装配式结构的易施工性。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可采用套筒灌浆、机械冷挤压等连接方式。当梁柱节点现浇时,叠合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锚固或连接,其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伸至节点区外的后浇段内进行连接。当叠合框架梁采用对接连接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后浇段内宜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或焊接等连接形式连接。叠合框架梁的箍筋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及组合封闭箍筋形式。

4.2.2 技术指标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构件及结构的安全性与质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以及《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等的有关规定。当采用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107的规定;当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的规定;当钢筋采用锚固板的方式锚固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的规定。

4.2.4 工程案例

中建国际合肥住宅工业化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配套综合楼、南京万科上坊保障房项目、南京万科九都荟、乐山市第一职业高中实训楼、沈阳浑南十二运安保中心、沈阳南科财富大厦、海门老年公寓、上海颛桥万达广场、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H36-02地块项目等。

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4.3.1 技术内容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是指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预制底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配置底部钢筋的预制底板作为楼板的一部分,在施工阶段作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模板承受荷载,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整体的叠合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预制底板按有无外伸钢筋可分为“有胡子筋”和“无胡子筋”;拼缝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分离式接缝(即底板间不拉开的“密拼”)和整体式接缝(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

预制底板按照受力钢筋种类可以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底板采用非预应力钢筋时,为增强刚度目前多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跨度大于3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跨度大于6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楼板厚度大于180m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

保证叠合面上下两侧混凝土共同承载、协调受力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的关键,一般通过叠合面的粗糙度以及界面抗剪构造钢筋实现。

施工阶段是否设置可靠支撑决定了叠合板的设计计算方法。设置可靠支撑的叠合板,预制构件在后浇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下,不至于发生影响内力的变形,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无支撑的叠合板,二次成形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及施工荷载影响了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应按二阶段受力的叠合构件进行设计计算。

4.3.2 技术指标

(1)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相关要求;预制底板制作、施工及短暂设计状况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066的相关要求;施工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要求。

(2)相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包括《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5G366-1、《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14G443、《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50mm、60mm实心底板)》06SG439-1。

(3)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4)预制底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5)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其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设置桁架钢筋的预制底板,设置自然粗糙面即可。

(6)预制底板跨度大于4m,或用于悬挑板及相邻悬挑板上部纵向钢筋在在悬挑层内锚固时,应设置桁架钢筋或设置其他形式的抗剪构造钢筋。

(7)预制底板采用预制预应力底板时,应采取控制反拱的可靠措施。

4.3.3 适用范围

各类房屋中的楼盖结构,特别适用于住宅及各类公共建筑。

4.3.4 工程案例

京投万科新里程、金域华府、宝业万华城、上海城建浦江基地五期经济适用房、合肥蜀山公租房、沈阳地铁惠生新城、深港新城产业化住宅等。

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4.4.1 技术内容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是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墙挂板。外墙挂板按构件构造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外墙挂板、预应力混凝土外墙挂板两种形式;按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可分为点支承连接、线支承连接两种形式;按保温形式可分为无保温、外保温、夹心保温等三种形式;按建筑外墙功能定位可分为围护墙板和装饰墙板。各类外墙挂板可根据工程需要与外装饰、保温、门窗结合形成一体化预制墙板系统。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可采用面砖饰面、石材饰面、彩色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饰面、露骨料混凝土饰面及表面带装饰图案的混凝土饰面等类型外墙挂板,可使建筑外墙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在工厂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好、维修费用低的优点,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建筑和结构)设计技术、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加工制作技术和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安装施工技术。

4.4.2 技术指标

支承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的结构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民用外墙挂板仅限跨越一个层高和一个开间,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结构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要求;

(2)装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要求;

(3)保温隔热性能应满足设计及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要求;

(4)抗震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规程》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要求。与主体结构采用柔性节点连接,地震时适应结构层间变位性能好,抗震性能满足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应用要求。

(5)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的要求。

(6)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产品定位应与主体结构的耐久性要求一致,即不应低于50年设计使用年限,饰面装饰(涂料除外)及预埋件、连接件等配套材料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其他如防水材料、涂料等应采用10年质保期以上的材料,定期进行维护更换。

(7)外墙挂板防水性能与有关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符合《10项新技术》第8.6节有关规定。

4.4.3 适用范围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墙工程,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中。

4.4.4 工程案例

国家网球中心、奥运会射击馆、(北京)中建技术中心实验楼、(北京)软通动力研发楼、北京昌平轻轨站、国家图书馆二期、河北怀来迦南葡萄酒厂、大连IBM办公楼、苏州天山厂房、威海名座、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安慧千伏变电站、拉萨火车站;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扬州体育公园体育场、济南万科金域国际、天津万科东丽湖。

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4.5.2 技术指标

夹心保温墙板的设计应该与建筑结构同寿命,墙板中的保温拉接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非组合夹心墙板应遵循“外叶墙混凝土在温差变化作用下能够释放温度应力,与内叶墙之间能够形成微小的自由滑移”的设计原则。

对于非组合夹心保温外墙的拉接件在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时,承载力安全系数应满足以下要求: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地区,考虑地震组合时安全系数不小于3.0,不考虑地震组合时安全系数不小于4.0;对于9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考虑地震组合,承载力安全系数不小于3.0。

非组合夹心保温墙板的外叶墙在自重作用下垂直位移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内、外叶墙之间不得有穿过保温层的混凝土连通桥。

夹心保温墙板的热工性能应满足节能计算要求。拉结件本身应满足力学、锚固及耐久等性能要求,拉结件的产品与设计应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5.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层及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墙、高层及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非承重外墙挂板、高层及多层钢结构非承重外墙挂板等外墙形式,可用于各类居住与公共建筑。

4.5.4 工程案例

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天津万科东丽湖项目、沈阳地铁开发公司凤凰新城、沈阳地铁开发公司惠生小区及惠民小区、北京郭公庄保障房项目、北京旧宫保障房、济南西区济水上苑17#楼、济南港兴园保障房、中建科技武汉新洲区阳逻深港新城、合肥宝业润园项目、上海保利置业南大项目、长沙三一保障房项目、乐山华构办公楼、天津远大北京实创基地公租房等。

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4.6.4 工程案例

青浦爱多邦、万华城23号楼、上海地产曹路保障房、袍江保障房、滨湖润园、南岗第二公租房、滨湖桂园保障房、新站区公租房、天门湖公租房、经开区出口加工区公租房、合肥保障试验楼、1号试验楼、蚌埠大禹家园等;南翔星信综合体、中纺CBD商业中心、之江学院等;顺园大规模地下车库、青年城半地下车库、滨湖康园地下车库、临湖二期地下人防等。

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4.7.1 技术内容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指通过工厂生产并采用先张预应力技术的各类水平和竖向构件,其主要包括: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预制预应力梁以及预制预应力墙板等。各类预制预应力水平构件可形成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楼盖,空心板、双T板可不设后浇混凝土层,也可根据使用要求与结构受力要求设置后浇混凝土层。预制预应力梁可为叠合梁,也可为非叠合梁。预制预应力墙板可应用与各类公共建筑与工业建筑中。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优势在于采用高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可以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并降低楼盖结构高度,施工阶段普遍不设支撑而节约支模费用,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楼盖具有承载能力大,整体性好,抗裂度高等优点,完全符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标准,以及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预制预应力技术可增加墙板的长度,有利于实现多层一墙板。

4.7.2 技术指标

(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标志宽度为1.2m,也有0.6m、0.9m等其他宽度;标准板高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250mm、300mm、380mm等;不同截面高度能够满足的板轴跨度为3~18m。

(2)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包括双T坡板和双T平板,坡板的标志宽度2.4m、3.0m等,坡板的标志跨度9m、12m、15m、18m、21m、24m等;平板的标志跨度2.0m、2.4m、3.0m等,平板的标志跨度9m、12m、15m、18m、21m、24m等。

(3)预应力混凝土梁跨度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在工业建筑中多为6m、7.5m、9m跨度。

(4)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多为固定宽度(1.5m、2.0m、3.0m等),长度根据柱距或层高确定。

根据工程需要,也可采用非标跨度、宽度的构件,采用单独设计的方法即可。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的生产、安装、施工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工程应用可执行《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03SG435-1~2,《SP预应力空心板》05SG408,《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06SG432-1、09SG432-2、08SG432-3,《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跨度4.2m~18.0m)》13G440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直接选用预制构件,也可根据工程情况单独设计。

4.7.3 适用范围

广泛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可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中的楼盖与外墙挂板,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多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楼盖、屋盖,其中双T坡板仅用于屋盖,9m以内跨度楼盖,可采用预应力空心板(SP板)+后浇叠合层的叠合楼盖,9m以内的超重载及9m以上的楼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后浇叠合层的叠合楼盖。预制预应力梁截面可为矩形、花篮梁或L形、倒T形,便于与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和空心板连接。

4.7.4 工程案例

青岛鼎信通讯科技产业园厂房,采用重载双T板叠合楼盖;乐山市第一职业高中实训楼,采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楼盖。

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4.8.1 技术内容

4.8.2 技术指标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应用须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相关规定。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传力机理比传统机械连接更复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性能、型式检验、工艺检验、施工与验收等进行了专门要求。

灌浆套筒按加工方式分为铸造灌浆套筒和机械加工灌浆套筒。铸造灌浆套筒宜选用球墨铸铁,机械加工套筒宜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其它经过接头型式检验确定符合要求的钢材。

灌浆套筒的设计、生产和制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的相关规定,专用水泥基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的各项要求。当采用其他材料的灌浆套筒时,套筒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套筒材料主要性能指标:球墨铸铁灌浆套筒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50 MPa,断后伸长率不小于5 %,球化率不小于85 %;各类钢制灌浆套筒的抗拉强度不小于600 MPa,屈服强度不小于355 MPa,断后伸长率不小于16 %;其他材料套筒符合有关产品标准要求。

灌浆料主要性能指标:初始流动度不小300mm,30min流动度不小于260mm,1d抗压强度不小于35 MPa,28d抗压强度不小于85 MPa。

套筒材料在满足断后伸长率等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抗拉强度超过600MPa(如900MPa、1000MPa)的材料,以减小套筒壁厚和外径尺寸,也可根据生产工艺采用其他强度的钢材。灌浆料在满足流动度等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抗压强度超过85MPa(如110MPa、130MPa)的材料,以便于连接大直径钢筋、高强钢筋和缩短灌浆套筒长度。

4.8.3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2~40mm的HRB400、HRB500钢筋的连接,包括:预制框架柱和预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等的连接,也可用于既有结构改造现浇结构竖向及水平钢筋的连接。

4.8.4 工程案例

北京长阳半岛、紫云家园、长阳天地、金域华府、沈阳春河里、沈阳十二运安保中心、南科财富大厦、华润紫云府、万科铁西蓝山、长春一汽技术中心停车楼、大连万科城、南京上坊青年公寓、万科九都荟、合肥蜀山四期公租房、庐阳湖畔新城、上海佘北大型居住社区、青浦新城、浦东新区民乐大型居住社区、龙信老年公寓、龙信广场、中南世纪城、成都锦丰新城、西安兴盛家园、乌鲁木齐龙禧佳苑、福建建超工业化楼等。

4.9.3 适用范围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叠合板板,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等构件的深化设计、生产、运输与吊装。

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框架柱、预制框架梁、预制叠合板、预制外挂板等构件的深化设计 、生产、运输与吊装。

异形构件的深化设计、生产、运输与吊装。异形构件分为结构形式异形构件和非结构形式异形构件,结构形式异形构件包括有坡屋面、阳台等;非结构形式异形构件有排水檐沟、建筑造型等。

4.9.4 工程案例

北京三星中心商业金融项目、五和万科长阳天地项目、合肥湖畔新城复建点项目、北京天竺万科中心项目、成都青白江大同集中安置房项目、清华苏世民书院项目、中建海峡(闽清)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综合楼项目、北京门头沟保障性自住商品房项目等。

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4.10.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各类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

4.10.4 工程案例

北京万科金域缇香预制墙板和叠合板,(北京)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预制墙板、楼梯、叠合板和阳台板、沈阳惠生保障房预制墙板、叠合板和楼梯,国家体育场(鸟巢)看台板,国家网球中心预制挂板,深圳大运会体育中心体育场看台板,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预制外挂墙板和铺地板,济南万科金域国际预制外挂墙板板和叠合楼板,(长春)一汽技术中心停车楼预制墙板和双T板,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预制清水混凝土外挂墙板,河北怀来迦南葡萄酒厂预制彩色混凝土外挂墙板,某供电局生产基地厂房预制柱、屋面板和吊车梁,市政公路用预制T梁和厢梁 、预制管片、预制管廊等。

深圳坪山投资大厦有哪些公司_(坪山投资大厦地址)

钢结构技术

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5.1.1技术内容

选用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ReL≥390Mpa),可减少钢材用量及加工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要求钢材具有高的塑性变形能力,选用低屈服点钢材(屈服强度ReL=100~225Mpa)。

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规定八个牌号,其中Q390、Q420、Q460、Q500、Q550、Q620、Q690属高强钢范围;《桥梁用结构钢》GB/T714有九个牌号,其中Q420q、Q460q、Q500q、Q550q、Q620q、Q690q属高强钢范围;《建筑结构用钢》GB/T19879有Q390GJ、Q420GJ、Q460GJ三个牌号属于高强钢范围;《耐候结构钢》GB/T4171,有Q415NH、Q460NH、Q500NH、Q550NH属于高强钢范围;《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GB/T28905,有LY100、LY160、LY225属于低屈服强度钢范围。

5.1.2技术指标

钢厂供货品种及规格:轧制钢板的厚度为6~400mm,宽度为 1500~4800 mm,长度为6000~25000mm。有多种交货方式,包括:普通轧制态AR、控制轧制态CR、正火轧制态NR、控轧控冷态TMCP、正火态N、正火加回火态N+T、调质态QT等。

建筑结构用高强钢一般具有低碳、微合金、纯净化、细晶粒四个特点。使用高强度钢材时必须注意新钢种焊接性试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匹配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中残余元素铜、铬、镍的含量应各不大于0.30%。成品钢板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222的规定。

5.1.3适用范围

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大型桥梁等结构用钢,其它承受较大荷载的钢结构工程,以及屈曲约束支撑产品。

5.1.4工程案例

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昆明新机场、北京机场T3航站楼、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大跨度钢结构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址、新保利大厦、广州新电视塔、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工程;重庆朝天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等桥梁钢结构工程。

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5.2.1技术内容

钢结构深化设计是以设计院的施工图、计算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为依据,依托专业深化设计软件平台,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计算节点坐标定位调整值,并生成结构安装布置图、零构件图、报表清单等的过程。钢结构深化设计与BIM结合,实现了模型信息化共享,由传统的“放样出图”延伸到施工全过程。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改善了施工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分析、使用等各个环节,将人员、材料、机器、产品等与施工管理、决策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并可进一步将信息与BIM模型进行关联,提高施工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深化设计阶段,需建立统一的产品(零件、构件等)编码体系,规范图纸深度,保证产品信息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深化设计阶段主要使用专业的深化设计软件,在建模时,对软件应用和模型数据有以下几点要求:

1)统一软件平台:同一工程的钢结构深化设计应采用统一的软件及版本号,设计过程中不得更改。同一工程宜在同一设计模型中完成,若模型过大需要进行模型分割,分割数量不宜过多。

2)人员协同管理:钢结构深化设计多人协同作业时,明确职责分工,注意避免模型碰撞冲突,并需设置好稳定的软件联机网络环境,保证每个深化人员的深化设计软件运行顺畅。

3)软件基础数据配置:软件应用前需配置好基础数据,如:设定软件自动保存时间;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字体;设定统一的系统符号文件;设定统一的报表、图纸模板等。

4)模型构件唯一性: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要求一个零构件号只能对应一种零构件,当零构件的尺寸、重量、材质、切割类型等发生变化时,需赋予零构件新的编号,以避免零构件的模型信息冲突报错。

5)零件的截面类型匹配:深化设计模型中每种截面的材料指定唯一的截面类型,保证材料在软件内名称的唯一性。

6)模型材质匹配:深化设计模型中每个零件都有对应的材质,根据相关国家钢材标准指定统一的材质命名规则,深化设计人员在建模过程中需保证使用的钢材牌号与国家标准中的钢材牌号相同。

(2)施工过程阶段,需建立统一的施工要素(人、机、料、法、环等)编码体系,规范作业过程,保证施工要素信息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3)搭建必要的网络、硬件环境,实现数控设备的联网管理,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监控,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将物联网技术收集的信息与BIM模型进行关联,不同岗位的工程人员可以从BIM模型中获取、更新与本岗位相关的信息,既能指导实际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成果更新到BIM模型中,使工程人员对钢结构施工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共享。

(5)打造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物联网协同管理软件平台,对施工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分析、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服务企业运营。

5.2.2 技术指标

(1)按照深化设计标准、要求等统一产品编码,采用专业软件开展深化设计工作。

(2)按照企业自身管理规章等要求统一施工要素编码。

(3)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工艺路线仿真等工具和手段,提高数字化施工水平。

(4)充分利用工业以太网,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管理系统(CRM)、仓储管理系统(WM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或相应功能模块,进行产品全生命期管理。

(5)钢结构制造过程中可搭建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的生产线,通过工业通信网络实现系统、设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

(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建立信息与BIM模型有效整合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明确施工阶段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流程和成果提交内容,明确人员职责,制定管理制度。

5.2.3 适用范围

钢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工程制作、运输与安装。

5.2.4 工程案例

苏州体育中心、武汉中心、重庆来福士、深圳汉京、北京中国尊大厦等。

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5.3.1 技术内容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是指在钢结构施工的不同阶段,采用基于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物联网、无线数据传输、多源信息融合等多种智能测量技术,解决特大型、异形、大跨径和超高层等钢结构工程中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测量速度、精度、变形等技术难题,实现对钢结构安装精度、质量与安全、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高精度三维测量控制网布设技术

采用GPS空间定位技术或北斗空间定位技术,利用同时智能型全站仪(具有双轴自动补偿、伺服马达、自动目标识别(ATR)功能和机载多测回测角程序)和高精度电子水准仪以及条码因瓦水准尺,按照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建立多层级、高精度的三维测量控制网。

(2)钢结构地面拼装智能测量技术

使用智能型全站仪及配套测量设备,利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自动测量系统,结合工业三坐标测量软件,实现空间复杂钢构件的实时、同步、快速地面拼装定位。

(3)钢结构精准空中智能化快速定位技术

采用带无线传输功能的自动测量机器人对空中钢结构安装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利用工业三坐标测量软件计算出相应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并同对应的设计坐标相比较,及时纠偏、校正,实现钢结构快速精准安装。

(4)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高精度钢结构质量检测及变形监测技术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安装后的钢结构空间点云,通过比较特征点、线、面的实测三维坐标与设计三维坐标的偏差值,从而实现钢结构安装质量的检测。该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扫描数据点云可实现对构件的特征线、特征面进行分析比较,比传统检测技术更能全面反映构件的空间状态和拼装质量。

(5)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高精度钢结构性能检测及变形监测技术

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钢结构桥梁、大型钢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建立钢结构的真实三维模型,并同设计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确保钢结构安装的空间位置准确。

(6)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输的变形监测技术。

通过基于智能全站仪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及无线传输技术,融合现场钢结构拼装施工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温度、湿度、应力应变、GPS数据等传感器信息,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及时汇总、分析、计算,全方位反映钢结构的施工状态和空间位置等信息,确保钢结构施工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5.3.2 技术指标

(1)高精度三维控制网技术指标

相邻点平面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3mm,高程上相对高差中误差不超过2mm;单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2mm。

(2)钢结构拼装空间定位技术指标

拼装完成的单体构件即吊装单元,主控轴线长度偏差不超过3mm,各特征点监测值与设计值(X、Y、Z坐标值)偏差不超过10mm。具有球结点的钢构件,检测球心坐标值(X、Y、Z坐标值)偏差不超过3mm。构件就位后各端口坐标(X、Y、Z坐标值)偏差均不超过10mm,且接口(共面、共线)错台不超过2mm。

(3)钢结构变形监测技术指标

所测量的三维坐标(X、Y、Z坐标值)观测精度应达到允许变形值的1/20~1/10。

5.3.3 适用范围

大型复杂或特殊复杂、超高层、大跨度等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构件验收、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等。

5.3.4 工程案例

大型体育建筑: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馆、水立方等。

大型交通建筑: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天津西站、北京南站、港珠澳大桥等。

大型文化建筑: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北京凤凰国际中心等。

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5.4.1 技术内容

(1)虚拟预拼装技术

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将钢结构分段构件控制点的实测三维坐标,在计算机中模拟拼装形成分段构件的轮廓模型,与深化设计的理论模型拟合比对,检查分析加工拼装精度,得到所需修改的调整信息。经过必要校正、修改与模拟拼装,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2)虚拟预拼装技术主要内容

1)根据设计图文资料和加工安装方案等技术文件,在构件分段与胎架设置等安装措施可保证自重受力变形不致影响安装精度的前提下,建立设计、制造、安装全部信息的拼装工艺三维几何模型,完全整合形成一致的输入文件,通过模型导出分段构件和相关零件的加工制作详图。

2)构件制作验收后,利用全站仪实测外轮廓控制点三维坐标。

①设置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全站仪测站点坐标,仪器自动转换和显示位置点(棱镜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

②设置仪器高和棱镜高,获得目标点的坐标值。

③设置已知点的方向角,照准棱镜测量,记录确认坐标数据。

3)计算机模拟拼装,形成实体构件的轮廓模型。

①将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导出测得的控制点坐标数据,导入到EXCEL表格,换成(x,y,z)格式。收集构件的各控制点三维坐标数据、整理汇总。

②选择复制全部数据,输入三维图形软件。以整体模型为基准,根据分段构件的特点,建立各自的坐标系,绘出分段构件的实测三维模型。

③根据制作安装工艺图的需要,模拟设置胎架及其标高和各控制点坐标。

④将分段构件的自身坐标转换为总体坐标后,模拟吊上胎架定位,检测各控制点的坐标值。

4)将理论模型导入三维图形软件,合理地插入实测整体预拼装坐标系。

5)采用拟合方法,将构件实测模拟拼装模型与拼装工艺图的理论模型比对,得到分段构件和端口的加工误差以及构件间的连接误差。

6)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记录,对于不符规范允许公差和现场安装精度的分段构件或零件,修改校正后重新测量、拼装、比对,直至符合精度要求。

(3)虚拟预拼装的实体测量技术

1)无法一次性完成所有控制点测量时,可根据需要,设置多次转换测站点。转换测站点应保证所有测站点坐标在同一坐标系内。

2)现场测量地面难以保证绝对水平,每次转换测站点后,仪器高度可能会不一致,故设置仪器高度时应以周边某固定点高程作为参照。

3)同一构件上的控制点坐标值的测量应保证在同一人同一时段完成,保证测量准确和精度。

4)所有控制点均取构件外轮廓控制点,如遇到端部有坡口的构件,控制点取坡口的下端,且测量时用的反光片中心位置应对准构件控制点。

5.4.2 技术指标

预拼装模拟模型与理论模型比对取得的几何误差应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以及实际工程使用的特别需求。

无特别需求情况下,结构构件预拼装主要允许偏差:

预拼装单元总长±5.0 mm

各楼层柱距±4.0 mm

相邻楼层梁与梁之间距离±3.0 mm

拱度(设计要求起拱)±l/5000

各层间框架两对角线之差H/2000,且不应大于5.0mm

任意两对角线之差∑H/2000,且不应大于8.0mm

接口错边2.0mm

节点处杆件轴线错位4.0mm

5.4.3 适用范围

各类建筑钢结构工程,特别适用于大型钢结构工程及复杂钢结构工程的预拼装验收。

5.4.4 工程案例

天津宝龙国际中心、天津宝龙城市广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京中国尊大厦等。

整体顶(提)升方案要作施工状态下结构整体受力性能验算,依据计算所得各顶(提)点的作用力配备千斤顶;提升用钢绞线安全系数:上拔式提升时,应大于3.5;爬升式提升时,应大于5.5。正式提升前的试提升需悬停静置12小时以上并测量结构变形情况;相邻两提升点位移高差不超过2cm。

5.6.3 适用范围

滑移施工技术适用于大跨度网架结构、平面立体桁架(包括曲面桁架)及平面形式为矩形的钢结构屋盖的安装施工、特殊地理位置的钢结构桥梁。特别是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吊车无法直接安装的结构。

整体顶(提)升施工技术适用于体育场馆、剧院、飞机库、钢连桥(廊)等具有地面拼装条件,又有较好的周边支承条件的大跨度屋盖钢结构;电视塔、超高层钢桅杆、天线、电站锅炉等超高构件;大型龙门起重机主梁、锅炉等大型设备等。

5.6.4 工程案例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武汉火车站中央站房,北京华能大厦,天津嘉里中心酒店,哈尔滨万达茂滑雪乐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

鄂尔多斯东胜体育中心(2608t),海航美兰机场2号机库(2000t),西飞公司369号厂房(1967t),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洲际酒店(1500t),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1700t),西藏会展中心(1250t),河南建设大厦(1440t),天津和平中心桅杆。

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5.7.1 技术内容

5.7.3 适用范围

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钢结构。

薄涂型防火涂料涂装技术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楼盖与屋盖钢结构;厚涂型防火涂料涂装技术适用于有装饰面层的民用建筑钢结构柱、梁。

5.7.4 工程案例

广州东塔、无锡国金、武汉中心、武汉机场T3航站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

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5.9.1 技术内容

(1)索结构的设计

进行索结构设计时,需要首先确定索结构体系,包括结构的形状、布索方式、传力路径和支承位置等;其次采用非线性分析法进行找形分析,确定设计初始态,并通过施加预应力建立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进行索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设计与变形验算;;然后进行索具节点、锚固节点设计;最后对支承位置及下部结构设计。

(2)索结构的施工和防护

索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可分为分批张拉法和分级张拉法。分批张拉法是指:将不同的拉索进行分批,执行合适的分批张拉顺序,以有效的改善张拉施工过程中结构中的索力分布,保证张拉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分级张拉法是指:对于索力较大的结构,分多次张拉将拉索中的预应力施加到位,可以有效的调节张拉过程中结构内力的峰值。实际工程中通常将这两种张拉技术结合使用。

目前索结构多采用定尺定长的制作工艺,一方面要求拉索具有较高的制作精度,另一方面对拉索施工过程中的夹持和锚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索结构的夹持构件和索头节点应具有高强度/抗变形的材料属性,并在安装过程中具有抗滑移和精确定位的能力。索结构还需要采取可靠的防水、防腐蚀和防老化措施,同时钢索上应涂敷防火涂料以满足防火要求,应定期检查拉索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松弛,并采用恰当的措施予以张紧。

5.9.2 技术指标

(1)拉索的技术指标

拉索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其索体的静载破断荷载一般不小于索体标准破断荷载的95%,破断延伸率不小于2%,拉索的的设计强度一般为0.4~0.5倍标准强度。当有疲劳要求时,拉索应按规定进行疲劳试验。此外不同用途的拉索还应分别满足《建筑工程用索》和《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钢丝》GB/T1710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等相关标准。拉索采用的锚固装置应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及相关钢材料标准。

(2)设计技术指标

索结构的选型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预应力分布特点,采用找形方法确定。不同的索结构具有不同的造型设计技术指标。一般情况下柔性索网结构的拉索垂度和跨度比值为1/10~1/20,受拉内环和受压外环的直径比值约为1/5~1/20,杂交索系结构的矢高和跨度比值约为1/8~1/12。

(3)施工技术指标

索结构的张拉过程应满足《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要求。拉索的锚固端允许偏差为锚固长度的1/3000和20mm的较小值。张拉过程应通过有限元法进行施工过程全过程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拉索的预应力损失量。各阶段张拉时应检查索力与结构的变形值。

5.9.3 适用范围

可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的屋面结构、楼面结构等,可以单独用索形成结构,也可以与网架结构、桁架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组合形成杂交结构,以实现大跨度,并提高结构、构件的性能,降低造价。该技术还可广泛用于各类大跨度桥梁结构和特种工程结构。

5.9.4 工程案例

宝安体育场、苏州体育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在建)、青岛北客站、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常州体育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馆等。

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5.10.1 技术内容

5.10.2 技术指标

钢结构住宅结构设计应符合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工业化生产要求,构件及节点设计宜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确定建筑结构体的装配率。

钢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9的规定,可优先选用高性能钢材。

钢结构住宅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进行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抗震设计。结构高度大于80m的建筑宜验算风荷载的舒适性。

钢结构住宅的防火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确定,防火材料宜优先选用防火板,板厚应根据耐火时限和防火板产品标准确定,承重的钢构件耐火时限应满足相关要求。

5.10.3 适用范围

冷弯薄壁型钢以及轻型钢框架为结构的轻型钢结构可适用于低、多层(6层,24m以下)住宅的建设。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的规定,主要参照值如下:

对于钢结构模块建筑,1~3层模块建筑宜采用全模块结构体系,模块单元可采用集装箱模块,连接节点可选用集装箱角件连接;3~6层可采用全模块结构体系,单元连接可采用梁梁连接技术;6~9层的模块建筑单元间可采用预应力模块连接技术,9层以上需要采用模块单元与剪力墙或核心筒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钢结构住宅建设要以产业化为目标做好墙板的配套工作,以试点工程为基础做好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工作。

5.10.4 工程案例

包头万郡-大都城住宅小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重建工程、沧州福康家园公共租赁住房住宅项目、镇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天津静海子牙白领公寓项目等。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9.9.2 技术指标

检测主要是对既有结构的现状、结构性态进行检测与调查,记录结构外观缺陷与损伤、裂缝、差异沉降、倾斜等作为施工前结构初始值,并对结构进行承载力评定及预变形分析。结构承载力评定应包含较大差异沉降、倾斜或缺陷的作用;监测及预警主要为受影响的建(构)筑物结构内部变形及应力,倾斜与不均匀沉降,典型裂缝的宽度与开展,其他典型缺陷等。

9.9.3 适用范围

周边施工包含深基坑施工、地铁穿越施工、地下顶管施工、综合管廊施工等。

9.9.4 工程案例

天津老城厢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居民楼影响监测,天津地下管廊顶管施工对周边居民楼影响监测,北京地铁10号线穿越施工过程检测监测,合肥地铁3号线穿越施工对上部建筑影响检测监测与评估。

(4)自动全站仪应尽量设置在两个基准断面之间,同时要避让最大变形区域,减少监测过程中具有有限角度补偿的自动全站仪的人工纠偏工作量;

(5)监测报警阈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算设置,同时符合相关规范。

9.10.2 技术指标

监测实施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等。

9.10.3 适用范围

施工和运营中的隧道安全监测。

9.10.4 工程案例

深圳地铁9号线,深圳地铁9号线西延线等。

-END-

快速掌握国外小清新风格

景观平面图、效果图、剖面图表现技巧

领取52G国外素材包

↓↓↓